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0-K7-7)

作品数:6被引量:10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杜旭王国祥刘波凌芬许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给水排水》《湖泊科学》《生态学报》《环境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氮形态沉积物氮释放硝化作用曝气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曝气深度对城市河道沉积物氮释放及形态的影响被引量:8
《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第15期115-120,共6页杜旭 王国祥 刘波 王风贺 凌芬 刘诗慧 
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867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2010-K7-7)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曝气深度(分别为泥水界面上方5 cm和下方0、5、10和15 cm处,依次记为A+5、A0、A-5、A-10和A-15)对城市河道沉积物中氮的释放及上覆水中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对照组(不曝气)的沉积物始终在向上...
关键词:曝气深度 氮形态 氮释放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曝气和pH对城市污染河道底泥氮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2
《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第10期3553-3558,共6页许宽 刘波 王国祥 杜旭 凌芬 周锋 
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BE2008677;BE2011690);江苏省太湖水环境治理专项基金(TH201030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2010-K7-7)
以城市重污染河道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不同曝气方式(水曝气和泥曝气)、上覆水初始pH(自然状态pH=7和pH=11)对城市污染河道底泥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曝气+pH11方式对城市重污染河道上覆水、间隙水中...
关键词:水曝气 泥曝气 PH 底泥 氮形态 
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可提取态氮的提取方式比较被引量:6
《湖泊科学》2012年第4期541-545,共5页许宽 刘波 王国祥 周锋 凌芬 杜旭 
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8677);江苏省太湖水环境治理专项基金项目(TH201030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2010-K7-7)联合资助
以城市污染河道——南京仙林大学城九乡河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沉积物常用提取剂(1 mol/L KCl、2 mol/L KCl、4 mol/L KCl和0.01 mol/L CaCl2)在不同液土比(5∶1、10∶1、50∶1和100∶1)条件下,对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可提取态氮(NH4...
关键词:污染河道 沉积物 可提取态氮 提取方式 
曝气增氧技术在城市黑臭河流水质改善中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23
《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10期6137-6138,6141,共3页王风贺 王国祥 刘波 杜旭 许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计划(2010-K7-7);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JS2011JH2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区景观水体污染问题尤其是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羁绊。综述了城市黑臭河流的现状和产生黑臭水体的原因,介绍了城市景观河道环境改善技术的应用进...
关键词:黑臭水体 曝气增氧 溶解氧 太阳能 
沉积物氮形态与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8
《生态学报》2011年第22期6947-6958,共12页刘波 周锋 王国祥 许宽 杜旭 凌芬 夏劲 
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BE2008677);太湖水环境治理省级专项资金(TH201030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2010-K7-7)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沉积物中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学效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现有关于氮赋存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氮和无机氮方面,还不能深入阐明沉积物氮的生物和生态学机制。分析了沉积物和土壤...
关键词:沉积物 测定方法 可交换态氮 有机氮 可溶态氮 
不同曝气方式对城市重污染河道水体氮素迁移与转化的影响被引量:40
《环境科学》2011年第10期2971-2978,共8页刘波 王国祥 王风贺 杜旭 凌芬 夏劲 
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867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2010-K7-7)
以南京仙林大学城的重污染河道水体为对象,利用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水体氮素迁移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和温度升高条件下,底泥氮素主要以NH 4+-N形式向上覆水释放;上覆水NH 4+-N的最大累积量表现为:水...
关键词:曝气方式 氮释放 氨挥发 底泥 硝化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