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S040)

作品数:6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崔文龙崔文龙赵少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外交学院聊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史林》《抗战史料研究》《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文化政策学堂选译蒙养文化关系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陶德曼日记》选译
《抗战史料研究》2017年第1期146-157,共12页崔文龙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中德文化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CZS040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武装侵略中国的同时,还不断玩弄所谓'和平谈判'的阴谋,妄图使侵略中国获得的权益固定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既是日本的盟国,也与中国有密切的经济往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德国希望中日之间能达成妥协。因...
试从侨易学视角考察近代中德文化关系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24-28,共5页崔文龙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中德文化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CZS040)阶段性成果
长期以来,我国近代中德关系史的研究基本上囿于反帝反封建的理论框架中。改革开放以来,"冲击-反应"理论、现代化理论、"中国中心观"等都对近代中德关系史的研究产生了影响。近年来,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论的提出让中德关系史的研究更为成熟...
关键词:冲击-反应模式 现代化 跨文化相互作用 侨易学 
清末德国对华学校政策与青岛蒙养学堂的创办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54-60,共7页赵少峰 崔文龙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西史东渐与晚清史学演进>(14FZS034)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中德文化关系研究>(13CZS040)阶段性成果;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德国在华建立中小学校是其海外学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德国文化对中国影响的体现。早期的教会学校是为解决在华德国子女教育问题和培养传教助手服务的。清季德占青岛之初,德国殖民者精力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技术和语言学校是...
关键词:德国 海外学校 蒙养学堂 对华文化政策 
略论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设立与运行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1-20,共10页崔文龙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ZS040):抗战时期中德文化关系研究
二十世纪初在青岛建立的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是德意志帝国推行对华文化政策的一项重要成果。德国殖民者希图通过这所学校对中国文化施加影响,从而获得长久的利益。这所学校最初由德国外交官首先倡议建立,德国海军殖民当局对这一倡议给予了...
关键词: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 德国 对华文化政策 
“世界政策”视野下的德国对华文化政策被引量:1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67-75,共9页崔文龙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中德文化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CZS040
德国对华文化政策的出现是同德国的"世界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武力侵华过程中,德国殖民者便认识到了通过文化手段对中国施加影响的重要性。摩洛哥危机的爆发更坚定了德国统治者推行对外文化政策的决心,他们把中国选取为推行这一政...
关键词:德国 中国 对华文化政策 
同济医工学堂与德国对华文化政策被引量:2
《史林》2014年第3期69-80,190,共12页崔文龙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中德文化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CZS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20世纪初成立于上海的同济医工学堂是德国对华文化政策的重要实践。在同济工学堂和医学堂的兴办过程中,德国官方相关机构和人员给予了积极支持。他们希望通过这所学校对中国文化施加影响,从而获得长久的利益。但事实上,这所学校能否发...
关键词:同济医工学堂 德国 对华文化政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