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06047)

作品数:17被引量:3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牛连斌关云霞贾许望黄琳琳孔春阳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半导体光电》《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更多>>
相关主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有机电致发光ZNO载流子迁移率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氯化钠作为阴极缓冲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1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7年第12期95-101,共7页牛连斌 关云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60806047);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专项(编号:CSTC2017jcyjAX0333,CSTC2015jcyjA70001,CSTC2015jcyjBX0032);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KJ1600327);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编号:201013)资助项目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具有驱动电压低、亮度和电流效率高、响应时间快、易实现大面积柔性等突出优点,在显示和照明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这种二极管价格高昂,严重影响了其市场化的步伐.本研...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NACL 缓冲层 
混合等离子体处理ITO表面对OLED性能的影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2期55-60,共6页吕建凤 黄晓雪 牛连斌 陈丽佳 关云霞 王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806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1504036);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15jcyj A70001;CSTC2015jcyj B0430);重庆市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cstc2013kjrc-qnrc90003);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400509);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yigl23100);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500318);首批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53);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cyjg1219);重庆师范大学博士启动资金项目(14XLB017);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201013)
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具有高透光率、导电性能好等特点,作为阳极材料广泛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OLED).但是,ITO的表面功函数与器件内的空穴传输层NPB的最高电子占有轨道(highest occupi...
关键词:等离子体 氧化铟锡 表面功函数 紫外吸收率 
空穴注入层对微腔有机发光二极管光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年第3期648-652,共5页关云霞 陈丽佳 陈平 付小强 牛连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80604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15jcyjA70001;CSTC2015jcyjBX0032);重庆市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cstc2013kjrc-qnrc90003);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400509);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yigl23100);首批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53);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cyjg1219);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201013)资助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因具有效率高、自发光、种类多样、能耗低、制造成本低、又轻又薄、发光谱域宽、无视角依赖性等一系列独特优点而引起广大科学家的极大关注。微腔可以窄化有机发光二极管出射光谱,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色饱和度...
关键词: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腔 空穴注入层 
磁性电极作为衬底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1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第7期2105-2109,共5页关云霞 陈丽佳 陈平 牛连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06047);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400509);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2jj A90016;CSTC2015jcyj A0358);重庆市科技人才培养计划(cstc2013kjrc-qnrc90003);首批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53);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yigl23100);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cyjg1219);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010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以钛酸锶(100)作为基底,采用RF磁控溅射镀膜系统制成磁性电极La1-xSrxMn O3(LSMO)薄膜,为了增加钛酸锶基底LSMO薄膜的透光率,对该基底进行了双...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LSMO 磁场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掺杂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2014年第15期44-49,61,共7页黄晓雪 关云霞 贾西贝 吕建凤 牛连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0604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2jjA90016;CSTC2011jjA90019);重庆市科技人才培养计划(cstc2013kjrc-qnrc90003);首批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53);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yig123100);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cyjg1219);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010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因具有成本低、主动发光、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视角宽及可柔性显示等诸多优势,在平板显示及固态照明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无论是用作显示还是照明,色彩的应用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荧光 磷光 掺杂机制 电荷捕获 掺杂效率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磁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
《材料导报》2014年第11期59-65,共7页黄晓雪 关云霞 贾西贝 吕建凤 牛连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0604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2jjA90016;CSTC2011jjA90019);重庆市科技人才培养计划(cstc2013kjrc-qnrc90003);首批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53);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yig123100);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cyjg1219);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010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磁效应是指在不含任何磁性材料功能层的情况下,其电流或者发光受外加磁场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现象。由于电磁效应具有极高的灵敏性,即使在室温和微小的外加磁场范围内也能发生,所以此效应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应...
关键词:OLED电磁效应 超精细作用 电子-空穴对 三重态激子-电荷反应 三重态激子淬灭 
光学微腔效应在有机电致发光中的应用
《中国西部科技》2014年第2期33-34,44,共3页傅小强 关云霞 牛连斌 黄晓雪 贾西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0806047);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KJ100613;No.KJ)0808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100481376);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No.201013)资助项目
由于Fabry-Perot微腔效应对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光谱窄化、光强增强及调节发射峰波长等作用,这些特点分别可以提高彩色显示器的色纯度、发光效率等。因此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阐述了Fabry-Perot光学微腔结构及微腔效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微腔效应 光谱窄化 光强增强 
ZnO空穴缓冲层对OLED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2期72-76,共5页贾许望 关云霞 牛连斌 黄琳琳 刘德江 傅小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080604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No.2009BB2237;No.CSTC2011jjA90019);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KJ100613;No.KJ0808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100481376);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No.201013)资助项目
本文利用无机材料ZnO作为空穴缓冲层,制备了结构为ITO/ZnO/NPB/Alq3/Al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计算机控制的KEITHLEY2400-PR655系统测量器件的电压-电流-亮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ZnO薄膜的厚度为2 nm时,器件的电流效率可达1.65 cd/A,...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修饰层 ZNO 
基于激基复合物纯正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被引量:1
《发光学报》2011年第12期1262-1265,共4页关云霞 牛连斌 孔春阳 崔玉亭 何国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0604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9BB2237,CSTC2011jjA90019);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00613,KJ0808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81376);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01013)资助项目
利用聚合物三苯基二胺衍生物(Poly-TPD)掺杂2,5-双(5-叔丁基-2-苯并恶唑基)噻吩(BBOT)作为器件发光材料,研制了基于激基复合物纯正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具体结构为:ITO/PEDOT∶PSS(25 nm)/Poly-TPD∶BBOT(1∶1,80 nm)/Al(70 ...
关键词:黄绿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oly-TPD∶BBOT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被引量:2
《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第26期44-46,共3页刘德江 贾许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080604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No:CSTC2009BB2237);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KJ080816);重庆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基金(No:07XLB015;08XLS12)。
系统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器件结构与发光机理,从有机半导体的能带和OLED器件的结构,分析了载流子在有机物中传输,OLED发光过程,以及各有机薄膜层的作用,指出了如何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提高器件性能的途径。最后概述了OLED器件的...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能带结构 载流子传输 发光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