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HB12TQ005)

作品数:3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唐超戴艳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情报探索》更多>>
相关主题:现实社会网络舆情相互作用网络谣言反恐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网络谣言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3
《情报探索》2014年第5期37-40,45,共5页唐超 
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反恐政策研究"(项目编号:HB12TQ005);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边境与出入境研究中心预研项目"边境风险情报监测研究"成果之一
从相互作用的主体、动力、机制、演进过程四个层面,研究了网络谣言与现实社会的相互作用。认为网络谣言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在参与主体"协同"动力的推动下形成的,遵循"聚集""非线性""涌现"机制,在网络谣言传播的不同阶段表现出...
关键词:网络舆情 网络谣言 现实社会 相互作用 
苏联时期反恐机制研究被引量:2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年第2期18-23,95,共6页戴艳梅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2TQ005)支持
苏联时期,反恐属克格勃的职责范围,主要由五局承担,一、二总局及三局亦担负各自领域的反恐任务,其余各单位有协同职责。克格勃情报、行动、决策"三位一体"机制比较完善,其特点是垂直领导,高度协调,有机统一。其中情报搜集和行动力量的...
关键词:苏联 反恐 克格勃 
网络舆情与现实社会的“动员—认同”模式研究被引量:2
《情报探索》2013年第10期1-5,共5页唐超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计划课题"群体性事件中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互涉模式研究"(项目编号:QNJS01214);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反恐政策研究"(项目编号:HB12TQ005)的成果之一
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网络舆情与现实社会的"动员—认同"模式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从系统的组成和内在机制两方面,研究了网络舆情与现实社会的"动员—认同"模式。认为语义层面的网络舆情、社会心理和集体行为是引起二者"动员—认同"的...
关键词:网络舆情 现实社会 动员-认同 社会心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