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70405)

作品数:12被引量:14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孙珍周蒂张云帆马辉许鹤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物理学报》《华南地震》《热带海洋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海洋地质南沙海域南沙海槽前陆盆地新生代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山的倾斜俯冲对上覆板块变形的影响被引量:4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第4期1406-1415,共10页李付成 孙珍 张云帆 徐子英 谢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7CB41170405);国家基金项目(41076027)联合资助
伴随洋壳的俯冲,驼伏其上的海山会导致上覆板块的强烈变形.为解释该构造变形特征,本文运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着重分析海山的斜向俯冲对上覆板块变形的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正向俯冲过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海山开始进入俯冲,前缘楔...
关键词:海山斜向俯冲 物理模拟 不对称构造 板块变形 马尼拉海沟 
南沙海槽前陆盆地热结构被引量:4
《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第3期155-161,共7页马辉 许鹤华 赵俊峰 万菊英 陈爱华 刘唐伟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05-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CB41170405);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LYQY20070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8AA09Z306)
岩石圈热结构直接影响着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流变学性质,从而制约着岩石圈的形成演化。在研究南沙海槽前陆盆地地质构造背景和岩石圈热结构影响参数基础上,文章采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模拟计算并获得了盆地94N05地震剖面岩石圈热结构。计...
关键词:南沙海槽 大地热流 生热率 热导率 热结构 地震 
马尼拉俯冲带缺失中深源地震成因初探被引量:5
《华南地震》2011年第4期98-107,共10页陈爱华 许鹤华 马辉 刘唐伟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4117040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2008AA09Z306)联合资助
马尼拉俯冲带是整个南海地震活动多发区,地震成因与南海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关系密切。对马尼拉俯冲带地震数据和层析成像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马尼拉俯冲带的地震活动主要为密集的浅源地震,缺失中深源地震。进一步分析揭示:①脱...
关键词:马尼拉海沟 中深源地震 成因机制 俯冲带 
南沙地块内破裂不整合与碰撞不整合的构造分析被引量:37
《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12期3196-3209,共14页孙珍 赵中贤 李家彪 周蒂 王章稳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4117040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项目(KZCX2-YW-Q05-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5-005)联合资助
廷贾断裂以东的南沙地块与南海北部陆缘共轭,因此其构造过程研究对认识整个南海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地震资料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揭示,破裂不整合面(BU)和碰撞不整合面(CU)是控制南沙地块内盆地演化的骨架界面;为了揭示南沙地块内的...
关键词:南沙地块 破裂不整合(SCSU) 碰撞不整合(CU) 前隆 岩石圈强度 
中中新世以来南沙海槽前陆盆地演化模拟被引量:4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第6期157-166,共10页马辉 许鹤华 吴世敏 刘海龄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05-04);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LYQY2007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7CB4117040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2008AA09Z3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6025)
为了理解南沙海槽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基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过去数十年获得的地球物理数据和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在深入分析盆地构造史、沉积特征等之后,建立了中中新世以来南沙海槽前陆盆地弹性岩石圈板挠曲模型,并采...
关键词:前陆盆地 形成演化 数值模拟 中中新世 南沙海槽 
南沙海槽前陆盆地热流变结构被引量:5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939-948,共10页马辉 许鹤华 施小斌 陈爱华 刘唐伟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项目(No.KZCX2-YW-Q05-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07CB4117040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No.2008AA09Z306)
为了研究南沙海槽前陆盆地深部岩石圈的热力学性质,在前人所做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岩石热力学流变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现今构造逆冲之后和中中新世-全新世逆冲过程活跃时两种状态下的深部岩石圈二维...
关键词:南沙海槽 岩石圈 温度场 流变结构 地震 有效弹性厚度 海洋地球物理. 
南沙海域构造沉降特征被引量:6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949-955,共7页张云帆 廖杰 孙珍 李付成 夏斌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项目(No.KZCX2-YW-Q05-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07CB4117040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08ZX05025-005)
南海在新生代期间发生多次裂解和离散,在南海南部陆缘地层中留下了多次构造运动的痕迹.选取南沙海域内覆盖曾母、北康、南薇西、万安盆地的24个模拟井位,分别进行构造沉降速率的计算,并分析了自中生代末期以来的4次重要构造运动对南沙...
关键词:南沙海域 构造 回剥反演 沉降速率 海洋地质 
南沙海域盆地的地层系统与沉积结构被引量:32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798-806,共9页孙珍 赵中贤 周蒂 杨少坤 林鹤鸣 陈广浩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项目(No.KZCX2-YW-Q05-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No.2007CB4117040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08ZX05025-005)
南沙海区是我国领土的重要部分,富含油气资源,但也存在很多的科学问题.为了系统分析和对比各盆地的结构特征和沉积历史,结合已有的地震剖面资料,对南沙海区的万安、曾母、北康、南薇西和礼乐盆地几个代表性盆地,开展了沉积层序的划分对...
关键词:南沙海域 地层系统 共轭陆缘盆地 碰撞事件 海洋地质 沉积 
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特征和沉降演化被引量:18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815-822,共8页赵中贤 孙珍 陈广浩 张云帆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项目(No.KZCX2-YW-Q05-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o.2007CB4117040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08ZX05025-005)
为了认识南沙海域新生代的整体沉降规律,对覆盖南沙海域的5条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分析和沉降计算.结果表明,南沙海域大部分伸展断层活动到T40(16Ma)和T60(23.8Ma),而T60(23.8Ma)前的构造沉降表现为断陷盆地特征,T60后为坳陷特征,所以T60(...
关键词:构造 沉降 新生代 南沙 海洋地质 
南海岩石圈破裂方式与扩张过程的三维物理模拟被引量:34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435-447,共13页孙珍 孙龙涛 周蒂 蔡东升 李绪深 钟志洪 姜建群 樊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Nos.2009CB219401,2007CB4117040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No.KZCX3-SW-23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0406012,40876026,40576027);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No.LYQY200704);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了揭示南海的构造演化过程,分析对比了3组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断裂样式和裂谷带的走向与岩石圈的初始热流变结构密切相关.对比模拟结果与陆缘的断层样式,推测在张裂初期,陆坡区比陆...
关键词:南海 破裂方式 形成演化 三维物理模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