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9-XDA05090104)

作品数:15被引量:11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绍武黄建斌闻新宇罗勇赵宗慈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气象》《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更多>>
相关主题:温室效应全球变暖IPCC平均温度温室气体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超过过去1万年被引量:2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第5期-,共3页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9-XDA05090104)
全新世11.5 kaBP以来,全球平均温度究竟如何变化,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研究.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1]也仅给出一个示意图,指出全新世温度变化有几个地区特征:(1)北半球中高纬早全新世(7 kaBP)温度可能比工业化前高2.0℃;(2)中国...
关键词:平均温度 AD 年数 中全新世 北半球 温度序列 代用资料 高纬 南半球 
地球科学的两次革命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第4期302-304,共3页王绍武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9-XDA05090104)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两次伟大的革命震动了地球科学:一个涉及固体地球,即大陆漂移;一个关于冰期之争,即更新世是否只有4次冰期。前者经过大约100年的长期准备,但是人们立即接受了这个概念。后者则来得相对突然,经过几十年才得到承认。
关键词:地球科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固体地球 大陆漂移 更新世 冰期 
古气候模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第4期305-308,共4页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9-XDA05090104)
古气候模式与现代气候模式控制因子不完全相同,有的因子在现代气候模拟中可以不考虑,但是在古气候模拟中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轨道参数、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大陆冰盖、大洋热盐环流等。而且,随着模拟的时间尺度不同,这些因子的...
关键词:古气候模拟 PA 控制因子 气候模式 轨道参数 温室气体 大陆冰盖 热盐环流 
PAGES 2k被引量: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第4期309-312,共4页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9-XDA05090104)
了解过去的环境变化是预估未来环境变化的钥匙。但是,只有了解了环境变化的区域特征,才能正确认识环境变化的形成机制。Wanner等在2002年就提出了“长期再分析与动力学”(LITRED)问题,指出在欧洲已经有可能进行“古(气候)再分析...
关键词:环境变化 动力学 气候变率 气候学 
气候模式被引量:13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第2期150-154,共5页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973计划“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2010CB950104);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项目(9-XDA05090104)
气候模式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上,用数学方程式表现地球气候系统各个圈层相互作用和反馈的主要过程以及与外强迫的关联,广泛应用在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因此气候模式是气候变暖研究的核心技术。气候变暖的预估几乎完全依赖...
关键词:气候模式 圈层相互作用 地球气候系统 气候变暖 数学方程式 气候变化 生物学 外强迫 
为减缓全球变暖而奋斗被引量:2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第1期61-66,共6页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973计划“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2010CB950104);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项目(9-XDA05090104)
随着对气候变暖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要为减缓气候变暖而奋斗。但是,这显然不是少数科学家,乃至个别政府机构能够做到的。因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带来的温室效应加剧所造成的气候影响是全球性的,而且温室气体也...
关键词:全球变暖 气候变暖问题 温室气体 政府机构 气候影响 温室效应 浓度增加 气候变化 
2℃阈值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第1期70-72,共3页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973计划“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2010CB950104);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项目(9-XDA05090104)
欧盟在温室气体长期减排方面一向宣传3个目标:全球平均升温幅度不超过工业化前2℃、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10^-6CO2当量、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至少比1990年减少50%。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 阈值 升温幅度 浓度控制 工业化 减排 
气候变化承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年第5期383-384,共2页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973计划“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2010CB950104);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项目(9-XDA05090104)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代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当然,人们首先想知道变暖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既然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剧,则未来变暖的程度显然取决于过去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以及今后以什么速度、排...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 温室效应 排放 
暖大洋冷大陆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年第5期385-387,共3页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973计划“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2010CB950104);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项目(9-XDA05090104)
2011年3月,Kaspi等从理论上研究了暖大洋西部大陆东岸寒冷的问题,指出这种现象不能完全用大地形解释。因为北美大陆与亚洲大陆地形差异很大,但是两个大陆东岸温度相对于纬圈平均偏低的“冷区”范围大小却相近。他们认为暖大洋上空的...
关键词:亚洲大陆 大洋 ROSSBY波 北美大陆 大地形 西部 冷区 群速 
全球变暖预估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年第5期387-390,共4页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973计划“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2010CB950104);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项目(9-XDA05090104)
根据IPCC第4次评估报告(AR4)第10章,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相对于1980—1999年平均有可能上升1.1-6.4℃,最佳估计值为1.8-4.0℃。这里给出来的是一个变化范围,但是,要注意这并不是预估的不确定性。1.1℃是最低排放情景B1的下...
关键词:不确定性 全球变暖 平均温度 最佳估计值 评估报告 IPCC 低排放 上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