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11162)

作品数:8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鹏赵文阁夏玉国杜青霖马涛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动物学杂志》《中国农学通报》《生态学杂志》更多>>
相关主题:两性异形胎生蜥蜴白条草蜥断尾地理变异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黑龙江草蜥和白条草蜥体温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第8期53-56,共4页牛超 扬成 高歌 徐丕林 赵文阁 刘鹏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四种蜥蜴生活史特征的区域性适应机制的研究"(12511162)
为了研究同域分布的黑龙江草蜥和白条草蜥体温的种内及种间变异,在人工饲养和繁殖条件下,每天分四个时间段对两种草蜥成体和幼体的体温及环境温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两种草蜥的日平均体温无论成体还是幼体,均无种间差异,但幼体体温显...
关键词:黑龙江草蜥 白条草蜥 体温 环境温度 同域分布 
东北林蛙的两性异形和抱对个体的形态相关性被引量:11
《动物学杂志》2013年第2期188-192,共5页刘鹏 刘恒 张德成 赵文阁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QC2010035);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12511162);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发展预研项目(No.11XYG-04);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工程团队项目
2012年4月,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对正在抱对的30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成体的体长、头长、头宽、前肢长和后肢长进行测量,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抱对个体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及配偶间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性的所有局部形态...
关键词:东北林蛙 形态特征 两性异形 抱对 配偶选择 
怀孕和断尾对雌性黑龙江草蜥体温调节的影响被引量:2
《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第11期6-10,共5页杜青霖 马涛 赵文阁 刘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胎生蜥蜴生活史特征的地理变异和对寒冷气候适应性的研究"(31172079);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发展预研项目"中国大陆草蜥属蜥蜴生活史表型的地理变异及系统发育研究"(11XYG-04);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四种蜥蜴生活史特征的区域性适应机制的研究"(12511162)
为了分析和比较怀孕和断尾对雌性黑龙江草蜥(Takydromus amurensis)体温选择的影响,于2012年6月和8月,通过野外捕捉和实验室饲养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尚志市和辽宁省宽甸县的2个黑龙江草蜥种群进行体温调节实验。结果表明:在外界环境温度...
关键词:黑龙江草蜥 断尾 怀孕 体温调节 地理变异 
哈尔滨白条草蜥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被引量:3
《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第7期40-44,共5页马涛 杜青霖 赵文阁 刘鹏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四种蜥蜴生活史特征的区域性适应机制的研究"(12511162);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发展预研项目"中国大陆草蜥属蜥蜴生活史表型的地理变异及系统发育研究"(11XYG-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胎生蜥蜴生活史特征的地理变异和对寒冷气候适应性的研究"(31172079);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20100079);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工程团队项目
为比较白条草蜥不同种群形态和繁殖特征的地理变异,于2011年和2012年的4—8月,通过野外捕捉、实验室饲养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的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种群的两性异形和繁殖输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条草蜥的哈尔滨种群...
关键词:白条草蜥 形态特征 地理变异 两性异形 雌体繁殖 
蜥蜴体色两性异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第8期55-58,共4页付晓宇 赵文阁 刘鹏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雄性胎生蜥蜴腹鳞颜色分化的形成机制及适应性研究"(QC2010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胎生蜥蜴生活史特征的地理变异和对寒冷气候适应性的研究"(31172079);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发展预研项目"中国大陆草蜥属蜥蜴生活史表型的地理变异及系统发育研究(11XYG-04)";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四种蜥蜴生活史特征的区域性适应机制的研究"(12511162)
为了弄清蜥蜴体色两性异形形成的原因及其生物学意义,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蜥蜴中具有两性异形体色的种类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的156种蜥蜴中,有6科28种蜥蜴存在体色两性异形,占17.9%。这种体色的两性异形与环境变化和...
关键词:蜥蜴 体色 两性异形 性选择 
模拟生境中胎生蜥蜴的交配行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动物学杂志》2011年第5期41-47,共7页李殿伟 刘鹏 赵文阁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QC2010035);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12511162);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发展预研项目(No.09XKYY08)
2007年和2008年的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模拟生境中胎生蜥蜴(Lacertavivipara)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蜴交配行为的基本模式为:①追逐;②咬腹;③环抱;④交媾;⑤分离。其中各交配行为持续时间占...
关键词:胎生蜥蜴 交配行为 环境因子 
断尾对胎生蜥蜴运动能力和选择体温的影响被引量:4
《生态学杂志》2011年第9期2034-2038,共5页刘鹏 刘琳琳 刘志涛 夏玉国 计翔 赵文阁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C2010035);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11162);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发展预研项目(09XKYY08)资助
尾自切是蜥蜴为了降低被捕食危险而采取的一种反捕食适应策略,但断尾可导致体重减轻、热量收支平衡改变,并影响蜥蜴的运动能力和体温调节。为检验断尾对蜥蜴运动能力和选择体温的影响,于2006年5月选取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的一个胎生蜥...
关键词:胎生蜥蜴 断尾 运动能力 选择体温 温度 性别 
大兴安岭产胎生蜥蜴的染色体组型研究被引量:3
《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第22期75-77,共3页朱丹 赵文阁 刘鹏 陈辉 夏玉国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雄性胎生蜥蜴腹鳞颜色分化的形成机制及适应性研究"(QC2010035);哈尔滨师范大学科技发展预研项目"胎生蜥卵胎生繁殖策略的地理变异和进化适应性"(09XKYY08);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四种蜥蜴生活史特征的区域性适应机制的研究"(12511162)
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分布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的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胎生蜥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36,性染色体为ZZ型,2n=34+ZZ;雌性胎生蜥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35,性染色体为W型,2...
关键词:胎生蜥蜴 染色体组型 性染色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