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308)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红珊马曦黄东宁马大龙陈英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CCM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相互作用蛋白GCK信号转导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PDCD10,一个新的多功能信号转导调节分子被引量: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第4期306-310,共5页黄东宁 赵红珊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No.J1030831/J01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300308)资助~~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Homo sapiens 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最初被称为TFAR15(TF-1 cell apoptosis related gene 15),是由撤除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凋亡的人红白血病细胞系TF-1中克隆得到的1个凋亡相关基因....
关键词: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 相互作用蛋白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 GCKⅢ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DCD10):不仅与细胞凋亡相关被引量:2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7年第8期781-790,共10页马曦 赵红珊 马大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308);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重大项目支持课题(863)(2006AA02A305).~~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最初被称为TFAR15(TF-1 cell apoptosis related gene 15),是在1999年运用cDNA-RDA技术首先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因,早期研究提示与凋亡抑制功能相关.近期国外多项研究证明,PDCD1...
关键词: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 相互作用蛋白 MST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 
抗人PDCD1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第6期586-591,共6页陈瑶瑶 赵云罡 张婷 许兰俊 马曦 赵红珊 陈英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0300308)资助~~
目的:制备鼠抗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programm ed cell death 10,PDCD10)的单克隆抗体,探讨PDCD10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重组PDCD10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
关键词:蛋白质类 抗体 单克隆 细胞凋亡 杂交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