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B11)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超骆田茵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金融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文坛》《学术论坛》《甘肃社会科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话语文学批评歧途底层文学打工文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城市化”的祛魅之途与认知重构——新时期城市化进程中“反城市”文化的思想检视与审美反思被引量:1
《学术论坛》2012年第4期80-85,共6页陈超 
2011年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WYM11093);2011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11B11)
近三十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文学对城乡景观和社会文化的演绎始终存在着两条交互发展的路径,表现出城市化/反城市化、现代性/反现代性的互动对话和双重姿态,并由此催生出一种对现代生活秩序不断消解与重构的话语张力。纵观这一过程,文学...
关键词:“城市化” “反城市”文化 文化反思 
“底层文学”批评的话语歧途与精神重构
《当代文坛》2012年第4期83-85,共3页陈超 骆田茵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30年(1980-2010)城市化进程中广东文学转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YM1109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B11
新世纪以来,对"底层文学"批评一度成为批评这个日渐冷寂领域里的一个热门话题,并呈现出多边的话语走向和理论建构。然而,由于这一概念本身的含糊性和现实语境的复杂性,在"底层文学"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话语无边、主体迷失、精神缺失等趋...
关键词:底层文学 批评 歧途 重构 
新世纪底层叙事中农民市民化审美形象的构建——以李佩甫《城的灯》为中心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02-104,共3页陈超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编号:11B11)
新世纪底层文学叙事中塑造了许多农民市民化倾向的审美形象,这些审美形象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性价值取向。本文以李佩甫《城的灯》为中心,系统论述了这类农民进城并市民化形象建立的文学审美取向的根源,分析了当前中国城乡二元价值取向对...
关键词:城的灯 农民市民化 审美形象 
当代文学境遇中的“候鸟”踪迹——城市化进程中“打工文学”的生产、撒播与移植被引量:3
《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162-165,共4页陈超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三十年(1980-2010)城市化进程与广东文学转型研究"(批准号:WYM1109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世纪文学的‘底层’转向"(批准号:11B11)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历史语境的转变,打工文学坚持用"原生态"式的文字记录了中国30年城乡景观变迁和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审视这一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它存在这样的转变轨迹,即从个人无意识书写到市场化生产,从"边缘化"传播到中心话题,...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 打工文学 转向 
出离和抵抗阐释张力下的话语歧途——对新世纪“底层文学”批评的历史反思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5期99-103,共5页陈超 
2011年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2011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11B11)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曾一度引起国内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并呈现出多边的话语阐释及批评走向。伴随着这一路径的延伸及拓展,"底层文学"批评呈现出了话语的狂欢和消费的无边,出现了批评主体迷失、批评对象扭曲、批评精神偏离等现象。审视...
关键词:底层文学 批评 歧途 反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