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820060)

作品数:5被引量:7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宋志军杨恪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丛》《理论与改革》《河北法学》更多>>
相关主题: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司法社会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社会支持社会参与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的侦诉关系被引量:4
《河北法学》2017年第9期83-91,共9页杨恪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刑事司法的社会伦理环境研究>(12YJA820060);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案件侦诉联动工作机制研究>(2014KRM103)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将侦诉关系界定为"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但在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一直处于相对主导地位,呈现出警主检辅的关系。通过分析我国侦诉关系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表现,结合"以审判为中心"理念的基本要求,指出在侦诉关...
关键词:侦诉关系 以审判为中心 侦诉协作 侦查监督 不起诉决定权 
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会支持体系被引量:59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99-109,共11页宋志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FX075)"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YJA820060)"刑事司法的社会伦理环境研究"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其有效运行有赖于发达的社会支持体系。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社会参与程度低,司法机关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信息共享及资源链接机制不健全、青少年司法社工力量不足以及政府资金支持缺...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司法 社会参与 社会支持 司法社会工作 
恻隐与宽恕:死刑司法控制的伦理路径
《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5期140-145,共6页宋志军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刑事司法的社会伦理环境研究”(项目号:12YJA820060)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司法控制死刑依赖于社会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情感等共识性基础。对于作为剥夺生命的"极刑"来说,只有对"恶性"极大的人适用死刑才能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酌定情节的裁量离不开对行为伦理蕴含的解释与评价。法官对于触动人的恻隐...
关键词:死刑司法控制 恻隐之心 宽恕 伦理阐释 
从旧与从新:刑事再审之程序法适用论被引量:8
《政法论丛》2016年第4期110-118,共9页宋志军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刑事司法的社会伦理环境研究"(12YJA820060)的阶段性成果
刑事诉讼法历经两次修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其在再审案件中适用的"从新"与"从旧"问题。厘清"程序法从新"与溯及力的关系及其内涵,可以划清刑事再审中新旧程序法的适用界限。刑事诉讼法不但对已完成的诉讼行为和已决案件无溯及力,而且还...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效力 程序法从新 实体性证据规则 
同意搜查制度比较研究被引量:4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66-74,共9页宋志军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刑事司法的社会伦理环境研究>(项目编号:12YJA820060)的阶段性成果
搜查分为同意搜查与强制搜查。经犯罪嫌疑人或其他相关权利人同意,侦查机关在没有搜查证或令状的情况下,可以对其人身、住宅或办公场所进行搜查,并可以保全证据为目的将相关的资料、物品进行扣押,即为同意搜查。同意搜查体现了侦查程序...
关键词:搜查 同意搜查 自愿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