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JD24)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艳吴怀友李冰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唯实》《党史研究与教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共产党中共国情观毛泽东武装暴动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晚年陈独秀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
《唯实》2014年第2期84-86,共3页刘艳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11JD24)的阶段性成果
早在青年时期,陈独秀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他对基本国情的把握趋于正确。然而,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在对中国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判断上却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一、晚...
关键词:中国基本国情 中国社会性质 武装暴动 革命形势 中共临时中央 苏维埃政权 发展阶段 中共五大 工农运 
毛泽东勤俭建国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2期49-54,共6页吴怀友 李冰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基本国情认识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项目批准号:11JD24);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毛泽东一贯主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奢靡享乐,并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确立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建国方针。在毛泽东勤俭建国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不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关键词:毛泽东 勤俭建国 重大意义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与中共对国情认识的变化被引量:5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年第6期45-53,112,共10页吴怀友 刘艳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中国共产党基本国情认识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项目编号11JD24)的阶段性成果
二三十年代发生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大论战,不仅是中共同其他党派之间的一场政治较量,而且是中共及其进步知识分子同反马克思主义者、伪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一场学理之争。这场持续十年之久的大论战,促成了中共对国情问题的再认识...
关键词: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中国共产党 国情认识 演变过程 
陈独秀早期国情观探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77-80,共4页刘艳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中国共产党基本国情认识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资助(编号:11JD24)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国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早在青年时期陈独秀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认为中国处于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中国人民与这两者的矛盾突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陈...
关键词:陈独秀 中国基本国情 中国革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