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674035)

作品数:6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方晓英于九明王群骄郭红孝云祯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淄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机械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更多>>
相关主题:铜包钢线反向凝固复合线材性能研究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热浸镀法生产的铜包钢线性能研究被引量:11
《热加工工艺》2006年第22期49-51,共3页方晓英 郭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74035)
以热浸镀法生产的铜包钢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预热温度、铜液温度和复合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铜包钢线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包覆比的铜包钢线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表面经机械打磨、酸碱洗并助镀卤化物盐溶液的钢线,在400℃预热复合后...
关键词:热浸镀法 铜包钢线 结合强度 电导率 
液-固相复合工艺对铜包钢线界面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机械工程材料》2006年第9期54-56,共3页方晓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674035)
研究了液-固相复合工艺制备铜包钢线时,钢线预热温度和表面处理对界面结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钢芯线的预热温度提高,界面结合强度提高;但高于400℃时,由于钢线表面氧化而导致界面结合强度下降。钢芯线在预热300~400℃并助镀卤化...
关键词:液-固相复合 铜包钢线 剥离断口 
液固相复合-轧制铜包钢线的组织性能及界面冶金行为被引量:6
《热加工工艺》2006年第9期9-11,16,共4页方晓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74035)
以液固相复合-轧制工艺生产的铜包钢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特定工艺条件下铜/钢界面的组织组成及其界面区的冶金行为。经金相组织观察,铜、钢晶粒在界面处直接接触,界面呈极细微的凹凸不平的状态,经冷轧后,铜、钢晶粒在界面处互相咬合...
关键词:液固相复合 铜包钢线 扩散 复合机理 
铜/钢液固相复合界面冶金行为的研究被引量:1
《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1年第3期67-70,共4页方晓英 于翠芳 于九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96740 3 5 )
以液固相复合法生产的铜包钢线为研究对象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能谱等手段分析了铜 /钢界面区的组织形态和成分组成 .结果表明 :在界面区发生了互扩散 ,形成了 Fe、Cu固溶体 ,无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产生 ,这使得该复合材料具有...
关键词:铜包钢线 复合机理 液固相复合法 组织形态 成分组成 复合线材 结合界面 
铜/钢反向凝固及加工变形的结合机理被引量:3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5期536-538,共3页王群骄 方晓英 于九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9674 0 35)
介绍了铜 /钢反向凝固及加工变形复合的工艺过程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铜和钢界面形态、组织结构·在Instron拉伸机上测定了铜 /钢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 ,经预处理的钢丝表面呈现细微的凸凹不平状态 ,特别有利于...
关键词:铜包钢线 反向凝固 结合机理 复合线材 加工变形 
反向凝固过程铜/钢复合界面的研究被引量:6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3期286-289,共4页于九明 孝云祯 王群骄 陈金英 李玉刚 张大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96 74 0 35)
界面是复合材料特有的而且是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 ,分析了反向凝固复合铜 /钢界面形态 ,组织结构和过渡区成分变化 ,探索反向凝固复合的初结合机制·研究表明 ,铜 /钢反向凝固复合经历液态铜在固态钢表...
关键词:反向凝固   复合界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