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SM201110011007)

作品数:4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路鹃亢恺陈恋明刘逸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商大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传播》《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手机媒体公共危机事件动机分析网络使用者使用与满足理论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中美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动机分析——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被引量:12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158-160,共3页路鹃 亢恺 
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手机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M201110011007)的研究成果
一、背景与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使用交友和社交网站的网民达到1.24亿,其中20至29岁的用户占52.6%④。美国PewResearchCenter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79%的成年人使用互联网,18至35岁的社交网络使用者占4...
关键词:网络使用者 社交网站 使用与满足理论 大学生 动机分析 中美 数据显示 2010年 
手机媒体的危机舆论传播策略分析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年第1期72-73,共2页路鹃 刘逸帆 
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手机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M201110011007
随着媒介形态发展的不断成熟,手机媒体已经被纳入危机传播的长效机制。201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气象灾难检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但突发性危机预警信息通常不能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人,手机短信就解决了信息传递过...
关键词:手机媒体 危机传播 传播策略 信息发布工作 舆论 国务院办公厅 手机短信 预警预报机制 
公共危机事件中手机媒体的传播效果分析--以“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为例被引量:4
《新闻界》2012年第20期45-49,共5页路鹃 陈恋明 
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手机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SM201110011007)
手机媒体以其强大迅捷的传播优势,目前已成为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分析手机媒体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和传播效果,在肯定其积极影响的同时,总结手机媒体在危机舆情传播中存在的局限。通过探...
关键词:手机媒体 7.21暴雨灾害 公共危机 传播效果 
手机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谣机制与监管思路——以“抢盐潮”为例分析被引量:4
《当代传播》2012年第5期89-91,共3页路鹃 
北京工商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新闻学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成果;项目编号:201044;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手机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M201110011007
在近年发生的大型公共危机事件中,由于手机短信传播谣言而导致负面效应扩大的现象一直存在。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形态,兼具大众传播的广度和人际传播的深度,成为危机传播管理必须直面的媒介力量。本文以2011年日本福岛核辐射引起...
关键词:手机媒体 公共危机事件 谣言 监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