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527)

作品数:7被引量:2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凤志慧张凤梅赵锡鹏罗月董超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辐射卫生》更多>>
相关主题:DNA损伤DNA损伤修复乳腺癌易感基因1DNA修复DNA断裂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DNA损伤剂对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1功能位点突变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年第5期384-388,共5页罗月 郭刚 董超 赵锡鹏 张凤梅 凤志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527);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3GGE27052)
目的通过比较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RING或BRCT功能区内位点突变的乳腺癌细胞系(HCC1937)对不同来源DNA损伤的应答反应的敏感性,探讨BRCA1的RING和BRCT两功能区在DNA损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RING和BRCT功能区内与肿瘤发...
关键词:DNA损伤 细胞毒性 乳腺癌易感基因1 C64G P1749R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放射增敏作用与DNA损伤修复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年第4期633-637,共5页韩永涛 罗月 凤志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5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2800);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3GGE2705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是抑制HDAC活性并造成组蛋白过度乙酰化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的特点,HDACIs化合物被分成短链脂肪酸、异羟肟酸、环肽和苯甲酰胺四大类。研究表明,HDACIs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某些具有抗...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辐射耐受性 DNA损伤 
丙戊酸对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年第2期247-252,共6页赵锡鹏 罗月 董超 张凤梅 凤志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5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2800);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3GGE27052)~~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乳腺癌细胞MCF7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MCF7细胞用VPA临床安全剂量0.5 mmol·L-1和临界剂量1 mmol·L-1分别预处理0,24,48和72 h,8Gy电离辐射后6 h,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焦点形成。对数...
关键词:丙戊酸 乳腺癌 DNA损伤 放射增敏 细胞周期 
德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10
《中国辐射卫生》2015年第1期13-16,共4页陈倩姝 凤志慧 张有忠 李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2527);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GGE27052)
目的掌握德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放射防护现状。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现场放射防护监测并对放射防护设施进行调查。结果德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外辐射水平合格率平均水平为96.0%,市级医院、县级医院、民营医院和乡镇医院的机房外...
关键词:X射线机 放射防护现状 调查 
乳腺癌细胞系HCC1937和MCF7在DNA损伤修复反应时功能的比较被引量:1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年第9期809-814,共6页董超 张凤梅 赵锡鹏 郭公社 罗月 凤志慧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527);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3GGE27052)
目的 通过比较DNA损伤修复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和抑癌基因p53在HCC1937和MCF7两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的功能状态及对DNA损伤修复反应的应答特性,研究两种细胞系在功能上的差异。方法 应用wes...
关键词:乳腺肿瘤 BRCA1蛋白质 DNA损伤 HCC1937 MCF7 
乳腺癌易感基因1在DNA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4年第4期606-611,共6页赵锡鹏 张凤梅 凤志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2527);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3GGE27052);山东大学自主创新项目(2010TB017)~~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BRCA1作为调节者参与了DNA损伤修复过程。DNA损伤的最严重的形式是双链断裂,BRCA1通过调控同源重组(HR)在修复双链断裂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BRCA1主要功能区与H...
关键词:乳腺癌易感基因1 DNA损伤 DNA修复 DNA断裂 双链 重组 遗传 
DNA repair and synthetic lethality被引量: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2011年第4期176-179,共4页Gong-she Guo Feng-mei Zhang Rui-jie Gao Robert Delsite Zhi-hui Feng Simon N. Powell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Grants (Grant No. CA107640, to SNP);"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undation of Shandong University IIFSDU" (Grant No. 2010 TB017, to ZF);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81172527, to ZF and SNP) for financial support
Tumors often have DNA repair defects, suggesting additional inhibition of other DNA repair pathways in tumors may lead to synthetic lethality. Accumulating data demonstrate that DNA repair-defective tumors, in particu...
关键词:DNA repair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synthetic lethality BRCA Rad52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