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FE-2011-19)

作品数:3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齐占会黄洪辉戴明胡维安史荣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环境科学》《生态学报》《环境工程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海洋原甲藻溶藻效应溶藻细菌赤潮藻N3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嗜盐杆菌HSQAY1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藻物质特性被引量:1
《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第4期2077-2082,共6页黄珺 黄洪辉 吴风霞 戴明 齐占会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2TS13;2014YD02);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FE-2011-19)
研究嗜盐杆菌菌株(Halobacillus sp.HSQAY1)发酵液在不同p H、温度和反复冻融条件下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溶藻活性的环境稳定性;并采用乙醇沉淀、硫酸铵沉淀、超滤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等方法对溶藻物质...
关键词:嗜盐杆菌菌株HSQAY1 中肋骨条藻 溶藻物质 环境稳定性 理化特性 
海洋细菌N3对几种赤潮藻的溶藻效应被引量:11
《环境科学》2013年第5期1922-1929,共8页史荣君 黄洪辉 齐占会 胡维安 田梓杨 戴明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FE-2011-19);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项目(2007ZD07,2012TS1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A36502003,2006B60202026);“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3B02)
从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暴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株海洋溶藻细菌(编号N3),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和常见赤潮生物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
关键词:溶藻细菌 锥状斯氏藻 海洋原甲藻 溶藻效应 大鹏湾 
一株溶藻细菌对海洋原甲藻的溶藻效应被引量:6
《生态学报》2012年第16期4993-5001,共9页史荣君 黄洪辉 齐占会 胡维安 田梓杨 戴明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FE-2011-19);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7ZD07;2012TS1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A36502003;2006B60202026);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3B02)
从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爆发海域的表层海水中分离得到1株对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具有溶藻活性的海洋细菌,菌株编号为N10。利用液相感染法研究了该溶藻细菌的溶藻效果和溶藻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菌株N10能使藻细胞失去运动活性...
关键词:溶藻细菌 海洋原甲藻 溶藻效应 大鹏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