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333030)

作品数:3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洪文兴朱祥坤侯鸿泉朱祥坤郭国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牛津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高校地质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更多>>
相关主题:独居石微粒矿物稀土元素中稀土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新疆赛力格塔什刚玉矿床的初步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1年第4期471-475,共5页朱笑青 王元龙 毕华 王中刚 
本研究专题得到国家三O五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333030)的资助
本文研究了西昆仑造山带南带的新疆赛力格塔什刚玉矿床,该矿床赋存于古老基底的变质 岩系中,含矿岩石为眼球状黑云母长石片麻岩,眼球部分由刚玉(中心)及钾长石(外围)组成,基体为 黑云母及钾长石。经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等的研究...
关键词:新疆 变质矿床 片麻岩 刚玉矿床 变质作用 岩石化学 
独居石微粒微区成分分布的研究被引量:21
《高校地质学报》2000年第2期167-172,共6页洪文兴 朱祥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3330 30 )
采用电子探针 (EPMA)分析研究了花岗岩、伟晶岩和热液交代等三种不同成因的独居石微粒微区成分分布的特征。分析数据表明 ,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成因的独居石微粒中La和Ce的含量低 ,而Sm、Gd、Y、Th的含量明显较高。热液交代成因的独居石...
关键词:独居石 微料微区成分 稀土元素分布 
独居石中稀土元素4分组效应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1999年第A12期1287-1290,共4页洪文兴 何松裕 黄舜华 郭国璋 侯鸿泉 朱祥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333030)
发现产于沉积岩和热液交代岩成因的独居石稀土元素具有4分组效应分布特征,而产于花岗岩、伟晶岩成因独居石的稀土元素不具有4分组效应。据此提出,独居石和稀土元素4分组效应可作为矿床或岩石成因的识别标志之一。
关键词:独居石 稀土元素 4分组效应 矿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