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611041100)

作品数:35被引量:521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保国刘庆芳梁晓夏程铁峰程铁锋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成药》《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更多>>
相关主题:药效学研究古方研究伤寒论现代临床应用药效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半夏泻心汤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4
《中成药》2011年第2期318-321,共4页张保国 刘庆芳 
河南省自然基金项目(0611041100)部分成果
通过检索查阅相关文献,对传统经方半夏泻心汤药效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进行了探讨,为该方深入研究和拓展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现代研究 临床应用 
苇茎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被引量:22
《中成药》2010年第12期2147-2150,共4页张保国 刘庆芳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1041100)部分成果
苇茎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又名千金苇茎汤。由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传统用于热毒壅滞、痰瘀互结所致肺痈证的治疗。现代研究认为苇茎汤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释放炎症因子而起到抗...
关键词:备急千金要方 苇茎汤 药效学研究 临床运用 
理中丸(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2
《中成药》2010年第11期1957-1960,共4页张保国 刘庆芳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1041100)部分成果
理中丸源于张仲景《伤寒论》,又名人参汤、治中汤、理中煎、人参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功能。传统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食少,苔白、脉沉细等症。该方为中医...
关键词:伤寒论 理中丸(汤) 药效学研究 临床应用 
吴茱萸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0
《中成药》2010年第10期1775-1778,共4页张保国 丛悦 刘庆芳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1041100)部分成果
吴茱萸汤源自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和大枣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功能。传统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或肝经寒气上逆所致的多种病证。现代研究认为该方有明显的止泻、止呕、抗消化道溃疡、镇痛、镇...
关键词:伤寒论 吴茱萸汤 药效学研究 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现代临床加减应用被引量:2
《中成药》2010年第9期1581-1583,共3页张保国 许卫锋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1041100)部分成果
《伤寒论》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以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和胃降逆为其主要功能,是中医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近年来,临床工作者用小柴胡汤原方或其加减方,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方剂药...
关键词:伤寒论 小柴胡汤 古方研究 临床应用 
左金丸现代临床新用被引量:17
《中成药》2010年第8期1408-1411,共4页张保国 刘庆芳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1041100)部分成果
左金丸载于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撰写的《丹溪心法》,一名"回令丸",《医方集解》又名萸连丸。原方由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按六比一组成,为末,水泛为丸。现代以水丸或汤剂入药。该方具有清肝泻火、降逆止呕的功能。传统用于肝火犯胃诸证。现...
关键词:丹溪心法 左金丸 古方研究 临床新用 
龙胆泻肝汤现代临床应用被引量:13
《中成药》2010年第7期1190-1195,共6页张保国 刘庆芳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1041100)部分成果
龙胆泻肝汤载于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撰写的《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十味药物组成。该方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的功效。传统用于治疗肝胆实火上炎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见诸症。
关键词: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汤 古方研究 临床应用 
温脾汤现代临床应用被引量:3
《中成药》2010年第6期1024-1027,共4页张保国 刘庆芳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1041100)部分成果
温脾汤载于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由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七味药物组成。该方具有温补脾阳,攻下冷积的功能。传统用于阳虚寒积所致的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喜温喜按,手足不温,或久痢赤白,...
关键词: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汤 古方研究 临床应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现代临床应用被引量:21
《中成药》2010年第5期837-840,共4页张保国 刘庆芳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1041100)部分成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匱要略》,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的功效。传统用于血气运行不畅,痹于肌肤所致的血痹证。近年来,
关键词:金匱要略 黄芪桂枝五物汤 古方研究 现代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现代药效学研究被引量:28
《中成药》2010年第4期648-651,共4页张保国 李昌勤 刘庆芳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11041100)部分成果
小柴胡汤载于《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以和解少阳、扶正祛邪、和胃降逆为其主治。近年人们对该方进行了大量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关键词:伤寒论 小柴胡汤 药效学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