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394)

作品数:13被引量:16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马玲顾伟丁新华张静马伟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森林工程》《应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扎龙湿地昆虫群落昆虫多样性多样性凉水自然保护区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湿地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扎龙湿地草甸土壤昆虫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
《林业科学》2014年第7期90-98,共9页张静 马玲 顾伟 陈旭日 马伟 张曼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394)
采用分层取样法、大类群分类法对扎龙湿地草甸4个样地土壤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调查,共捕获昆虫4 974只,隶属于13目73科(或类群)134种,其中双翅目、鞘翅目和弹尾目昆虫占优势,分别占总数的41.7%,27.1%和16.7%。群落水平结构特征分析表...
关键词:土壤昆虫 群落结构 聚类分析 种-多度分布 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被引量:29
《生态学报》2014年第13期3712-3719,共8页张静 马玲 丁新华 陈旭日 马伟 
学术名师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394)
为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角度分析扎龙湿地不同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对扎龙芦苇生境和草甸生境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季节变化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季节变化 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季节性湿草甸土壤昆虫群落多样性被引量:1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97-99,共3页陈旭日 陈业 潘正宇 马玲 张静 顾伟 
大学生创新项目(1110225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394)
为更好地开展国际重要湿地——扎龙湿地的保护工作,以扎龙湿地季节性湿草甸为试验对象,系统调查了扎龙湿地湿草甸土壤昆虫群落,共采集到土壤昆虫12目47科67种,种类和数量以双翅目、弹尾目和鞘翅目居多;土壤昆虫群落季节分布差异显著,以...
关键词:土壤昆虫 群落特征 季节动态 种—多度分布 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的昆虫群落生态位被引量:9
《林业科学》2012年第5期81-87,共7页马玲 顾伟 王利东 张琛 丁新华 孟庆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394)
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的空间和时间生态位以及主要植食性昆虫类群的营养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昆虫类群空间和时间生态位宽度差异均不大,各昆虫类群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竞争现象,各主要昆虫类群间生态位相似性...
关键词:昆虫群落 空间生态位 时间生态位 营养生态位 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不同生境的昆虫多样性被引量:59
《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第9期2405-2412,共8页顾伟 马玲 丁新华 张静 韩争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394)资助
为了探讨湿地不同生境对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扎龙湿地8种生境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捕获昆虫5822只,分属11目58科143种,其中直翅目、双翅目、蜻蜓目为扎龙湿地的优势类群.不同生境中,草原草甸昆虫多样性最高,湖边生境多样性指数...
关键词:昆虫群落 生境类型 多样性 稳定性 主分量分析 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特性被引量:10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75-77,共3页丁新华 黄金萍 顾伟 刘胜男 马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394);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4001)资助
以扎龙自然湿地典型的芦苇沼泽生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特性在不同土层(0~15 cm,15~30 cm)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性氮、速效钾、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量...
关键词:湿地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被引量:24
《生态学报》2011年第5期1371-1377,共7页马玲 顾伟 丁新华 骆有庆 韩争伟 吴思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870394)
湿地是介于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其中昆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选取扎龙村、烟筒屯、土木台和育苇场为样地以诱集夜间活动的昆虫为主,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夜间活动的昆虫分属14目54科139...
关键词:昆虫 群落结构 昆虫多样性 均匀度 种-多度分布 扎龙湿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