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3157)

作品数:31被引量:374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常庆瑞齐雁冰贾科利刘京刘梦云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夏大学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通报》《草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陕北农牧交错带高寒地区农牧交错带土壤肥力人工植被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荒漠化地区土地覆被光谱特征与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9期205-209,共5页刘文娟 常庆瑞 贾科利 刘京 刘梦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527);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03157)
为了提高地物识别的正确性,探讨荒漠化土地类型自动分类的有效途径,克服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现象。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利用Landsat 5卫星的TM数据,探讨了荒漠化土地覆盖信息的提取方法。在对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光谱特征进行系统分...
关键词:TM数据 分层信息提取 光谱曲线 波段指数 荒漠化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9期210-214,220,共6页贾科利 常庆瑞 刘梦云 刘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527);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项目(2007CB407203);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03157)
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强度大,为掌握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空间格局的变化,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利用1986,1993和200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986~2000年陕北农牧交错带旱...
关键词:遥感与GIS 土地利用 动态监测 陕北农牧交错带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被引量:15
《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第9期2045-2049,共5页贾科利 常庆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527;30170790);教育部重点科技资助项目(03157).
利用1986、1993及2003年3期LandsatTM遥感影像,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2003年土地沙漠化景观格局的演变.结果显示,该区近17年来沙漠化面积减少了206655.2hm2,景观结构上斑块数量减少,破碎化程度减轻.沙漠化程...
关键词:陕北农牧交错带 土地沙漠化 景观格局 监测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第4期121-125,共5页贾科利 常庆瑞 张俊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527;30170790);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03157)
利用1986年、1993年和2000年3期遥感资料,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选取反映景观格局特征的指数,分析了陕北农牧交错带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景观整体多样性增加,整个景观正从单一景观向多样化的景观过渡...
关键词: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景观指数 陕北农牧交错带 
农牧交错带不同人工植被下荒漠化土壤肥力的变化被引量:21
《中国沙漠》2006年第6期915-919,共5页赫晓慧 常庆瑞 温仲明 焦峰 李锐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B22012900)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KZCX3-SW-4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790;40301029);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03157)共同资助
研究了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地上种植人工植被后,在不同的植被恢复类型和生长状态下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人工植被的建立与生长,土壤肥力总体趋于好转,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土壤质地变细,微生物数量...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植被恢复 荒漠化 土壤肥力 
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土壤质地和矿质元素差异研究被引量:1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第6期94-97,共4页郑顺安 常庆瑞 齐雁冰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031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527);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10B01)
对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和不同树种条件下土壤的机械组成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成林土壤砂粒、粉粒含量低于中幼林土壤,粘粒含量高于中幼林土壤,且呈显著性差异;②成林土壤Al2O3、Fe2O3、TiO2、MnO2、K2O含量相对于中幼...
关键词:黄土高原 林龄 土壤质地 矿质元素 
高寒地区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沙表生物结皮特性研究被引量:11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第6期98-102,共5页齐雁冰 常庆瑞 惠泱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527);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03157)
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我国高寒地区荒漠化植被恢复不同阶段土壤生物结皮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沙质荒漠化地区,通过人工植被恢复,土壤生物结皮的形成是荒漠化土壤得以固定的基础,沙丘的固定时间不同,结皮层的特性有很明...
关键词:人工植被恢复 生物结皮 
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程度土壤评判指标的确定被引量: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9期98-102,共5页齐雁冰 常庆瑞 刘梦云 张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527);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03157)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的荒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确定了荒漠化程度的土壤评判指标。结果表明,评判土地荒漠化程度时,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应选择0.25~0.05mm砂粒含量,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应选择土壤有...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程度 土壤评判指标 0.25~0.05 mm砂粒 土壤有机质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团粒及微团粒的分形特征被引量:60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年第4期47-51,共5页刘梦云 常庆瑞 齐雁冰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0315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科研专项基金(04ZM100)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粒和微团粒的影响,探索土壤质量、结构的定量化描述,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5种利用方式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微团聚体结构及其分形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团聚体 微团聚体 分形特征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资源质量评价被引量:4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第3期121-125,129,共6页杨云贵 常庆瑞 陈涛 刘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527);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03157)
以年均降水量、≥10℃积温、年均气温、平均日照时数和无霜期为气候因素指标,海拔高度和地貌类型为地貌因素指标,土壤质地、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钾、土壤速效磷、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质为土壤因素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评价陕北农牧交...
关键词:陕北农牧交错带 土地资源 质量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