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5DIB2J116)

作品数:4被引量:1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田华王宗灵高春蕾朱明远焦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更多>>
相关期刊:《海洋科学进展》《海洋环境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麻痹性贝毒PSP微小亚历山大藻贝类栉孔扇贝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不同投喂方式对麻痹性贝毒在贝类体内累积、转化及排出过程的比较被引量:2
《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第6期838-842,852,共6页焦玥 田华 王宗灵 高春蕾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7DFA30710);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5DIB2J116)
初步比较了两种不同投喂方式(连续投喂方式和定期投喂方式)对麻痹性贝毒在栉孔扇贝和菲律宾蛤仔体内累积与排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投喂方式对麻痹性贝毒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累积影响显著,相比于定期投喂方式,连续投喂方式不利于...
关键词:投喂方式 麻痹性贝毒(PSP) 贝类 
麻痹性贝毒在栉孔扇贝体内短期的累积与排出过程被引量:5
《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第4期521-524,共4页田华 张晓红 高春蕾 范士亮 王宗灵 朱明远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7DFA30710);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5DIB2J116)
初步研究了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产生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短期累积、转化与排出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累积实验阶段,栉孔扇贝内脏、肌肉及生殖腺中的PSP毒素含量...
关键词:微小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毒 栉孔扇贝 累积 排出 转化 
微小亚历山大藻投喂量与菲律宾蛤仔对麻痹性贝毒累积、转化和排出的动态关系被引量:3
《海洋科学进展》2010年第2期216-223,共8页焦玥 田华 王宗灵 高春蕾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养殖海产品质量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2007DFA30710);科技部社会公益专项--保障食品安全的贝毒早期监测预警研究(2005DIB2J116)
选用高毒性微小亚历山大藻台湾株和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毒藻投喂量对贝类累积和排出麻痹性贝毒(PSP)的影响。实验分为累积和排出2个部分,累积实验设计了4个投喂梯度(A组:2.0×107cell/d、B组:7.0×107cell/d、C组:1.1×108c...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PSP) 菲律宾蛤仔 累积 排出 转化 
麻痹性贝毒在不同贝类组织体外转化的比较被引量:4
《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第3期382-386,共5页田华 高春蕾 王宗灵 朱明远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7DFA30710);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2005DIB2J116)
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竹蛏Solen strictus的内脏、肌肉组织分离,匀浆后与毒藻Alexandrium minutum提取液进行48 h体外培养,比较三种贝类不同组织对麻痹性贝(PSP)的转化能力。此外又研究了加...
关键词:PSP 不同组织 体外转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