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2011N3017)

作品数:7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期刊:《现代农业科技》《亚热带水土保持》《林业勘察设计》更多>>
相关主题:类芦植被演替山地栽植芒萁水土流失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南方水土流失侵蚀劣地植被快速修复技术分析被引量:2
《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4期229-232,共4页范小明 
福建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基金(2011N3017)
南方水土流失侵蚀劣地釆用以类芦(Neyraudia reynediana)促进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快速繁衍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法,种植类芦第2年林地就有大量的芒萁侵入,第3年类芦植丛间的裸露地几乎全被芒萁占满,初步形成以马尾松+芒萁为主的...
关键词:水土流失 侵蚀劣地 类芦 芒萁 生态修复 南方地区 
芒萁人工培育技术研究初报被引量:5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6年第2期8-11,38,共5页吴远彬 
福建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基金资助(2011N3017)
芒萁世代生活史研究表明,芒萁从孢子萌发到植株形成,需要一定的荫蔽与水湿条件,创建适宜芒萁孢子生长的遮荫与水湿条件是人工培育芒萁袋栽苗成功的关键。芒萁人工培育可釆用孢子体移植法与孢子直播法二种形式:芒萁孢子体移栽法是在实...
关键词:芒萁 有性繁殖 孢子体移植法 孢子直播法 
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后地表径流变化和土壤侵蚀规律研究被引量:3
《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2期206-207,209,共3页吴远彬 
福建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基金资助(2011N3017)
水蚀荒漠化山地的径流试验表明,在极强度水土流失地栽植类芦,当年就能快速覆盖地表并基本控制住土壤侵蚀,地表径流当年减幅22.3%、土壤侵蚀量减幅23.5%。从2012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仅2年时间,径流试验区的植被覆盖率达100%、地表径...
关键词:水土流失 类芦 径流试验 
南方稀土废矿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被引量:2
《林业勘察设计》2015年第2期63-68,共6页吴远彬 
福建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基金资助(2011N3017)
在对稀土废矿区土壤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废矿区分成:边坡地表径流强度侵蚀区、废矿区部分积水区域、废矿区土壤快速改良试验区、废矿区下游水土流失冲积地,共四种类型的区域进行科学的分类治理。根据废矿区四种类型的土壤特点...
关键词:稀土矿废矿区 分类治理 生态修复 长汀县 
杨梅生态园林下凋落物的分解状况分析被引量:1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5年第2期21-22,29,共3页范小明 
福建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基金资助(2011N3017)
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发展杨梅林生态园,可以比一般治理区更能改善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各种生化强度均比一般治理区强,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和纤维素分解作用分别比一般治理区提高15.2%、60.1%、91.6%、53.8%;土壤...
关键词:杨梅 生态园 凋落物分解 根际微生物分析 
长汀水蚀荒漠化山地栽植类芦、斑茅后林地植被演替规律探讨被引量:5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4年第2期21-24,共4页范小明 赵永建 邓恢 
福建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基金资助(2011N3017)
福建长汀水蚀荒漠化山地,釆用栽植类芦、斑茅的办法,能快速覆盖地面,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芒萁的快速繁衍,并最终形成以马尾松+芒萁为主要建群种的植被群落。
关键词:水土流失区 栽植类芦 植被演替 
福建水蚀荒漠化地区种草治理效果与地表植被演替规律被引量:6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期273-274,共2页范小明 
福建省科技厅区域重大项目基金(2011N3017)
福建水蚀荒漠化红壤山地,气候温暖,降雨量大,釆用大面积种草措施,能快速覆盖地面,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芒萁孢子的繁衍,并最终形成以"马尾松+芒萁"为主的植被群落。水蚀荒漠化地区,努力创造有利于马尾松林地芒萁大量繁衍的条件,是加快水蚀...
关键词:水蚀荒漠化地区 种草 治理效果 植被演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