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YBB388)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志刚陈先初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洞庭湖区民国清代至民国河道治理历史演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清代至民国洞庭湖区水利治理的发展与困境被引量:2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73-179,共7页刘志刚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ZS060);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3M542103);湖南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YBB388)
清代至民国洞庭湖区水利治理呈现出发展与困境并存的局面。治水理念自我更新展现了传统水利内在的活力,一定程度上为水利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但滞后的技术手段却令其无力跳出经验治水的窠臼。清代政府对洞庭湖区水利不断加强管理,试图破...
关键词:洞庭湖区 水利治理 水利近代化 
传统水利社会的困境与出路——以民国沅江廖堡地区河道治理之争为例被引量:4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年第4期57-70,共14页刘志刚 陈先初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环洞庭湖地区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13CZS060);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近代环洞庭湖地区湖田围垦与生态变迁"(2013M542103);湖南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与水为邻:清代洞庭湖地区水环境问题研究"(11YBB388)
民国年间,"易淤易潮"的河湖环境与堤垸位置差异使湖南沅江廖堡地区就河道治理问题形成了建闸与浚河两派对抗力量。在双方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讼中,该区域水利关系所处的动荡局面恰好彰显出中国传统水利社会的内在困境,即传统社会机制有限...
关键词:民国 水利社会 河道治理 内在困境 
晚清至民国洞庭湖区水利纠纷及其解决途径被引量:2
《城市学刊》2015年第4期11-16,共6页刘志刚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ZS060);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3M542103);湖南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YBB388)
晚清至民国洞庭湖区水利冲突层出不穷,所争者小到"挂角"、"挖压"、"钉头"、间堤、堤费之事,大到河道治理、江湖关系。它们呈现出纠纷时间长、影响区域广、涉及行业多、参与人群众与诉讼层级高等特征。究其缘由,则是生态变迁、以邻为壑...
关键词:洞庭湖区 水利纠纷 民间械斗 技术改进 
泽国旸旱:清代至民国洞庭湖区旱灾及其社会影响被引量:2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232-238,共7页刘志刚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环洞庭湖地区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研究"(13CZS060);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近代环洞庭湖地区湖田围垦与生态变迁研究"(2013M542103);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与水为邻:清代至民国洞庭湖地区水环境问题研究"(11YBB388)
长期以来,洞庭湖区的旱灾不为人们所注意,几乎处于"被遮掩"的存在状态之中。然而,翻检史籍,发现清代至民国三百余年间湖区旱灾频度之高、范围之广、破坏之大皆出乎意外,并呈现出由滨湖低山、丘陵地带向湖心淤积平原逐级递减的趋势。而...
关键词:清代 民国 洞庭湖区 旱灾 生态因素 社会因素 
近三十年来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史研究述评被引量:4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06-111,共6页刘志刚 
湖南省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1YBB388);中南大学青年教师助推项目(2011QNZT218)
近三十年来,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相关成果,总体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两大问题上:一是考察洞庭湖区历史面貌演变过程及其原因,虽然观点纷纭各有重点,但将其看作一个动态的多种因素交织的复杂系统已逐渐成为共...
关键词:洞庭湖区 生态环境史 历史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