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BE2001315)

作品数:8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岳绪国顾炳朝傅寿仲郭圣业惠飞虎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作物杂志》《江苏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油菜栽培技术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甘蓝型油菜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东油1号经济性状分析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33期14489-14490,共2页岳绪国 顾炳朝 唐泽庆 扬军 
江苏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BE2001315)
[目的]为分析东油1号产量构成因子,探讨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对东油1号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构成、抗倒性与抗寒性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发挥东油1号品种优势的高产栽培措施。[结果]东油1号的产量、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抗倒...
关键词:东油1号 育种 高产 栽培技术 
甘蓝型油菜东油1号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8
《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35期11402-11403,共2页岳绪国 顾炳朝 唐泽庆 杨军 郭圣业 
江苏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BE2001315)
[目的]研究东油1号的产量形成及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双低甘蓝型油菜东油1号以(镇8901×湘油10号)F3为母本,以(镇8705×苏油1号)F2为父本杂交,经5代选择育成。通过区域、生产试验,分析东油1号的特征特性、品质和产量,提出了高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东油1号 产量形成 栽培技术 
镇油3号育种策略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12期2686-2687,共2页岳绪国 顾炳朝 郭圣业 
江苏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BE2001315)。
从市场需求、农艺性状、产量构成等方面对镇油3号的成功选育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发挥镇油3号品种优势的高产栽培方式。
关键词:油菜 镇油3号 育种 栽培技术 农艺性状 
甘蓝型油蔬兼用双低油菜宁油16号的选育被引量:3
《江苏农业科学》2005年第5期40-41,共2页陈新军 戚存扣 张洁夫 浦惠明 高建芹 傅寿仲 
江苏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编号:BE2001315)。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油16号系采用品系间杂交育种选育而成,子粒芥酸含量1.32%,硫苷含量28.67μmol/g,含油率40.46%。宁油16号丰产性好、抗倒性强、耐病性强,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关键词:油菜 品种 选育 栽培 
不同基因型双低甘蓝型油菜株型结构比较研究被引量:5
《作物杂志》2004年第2期20-22,共3页李爱民 张永泰 惠飞虎 陆仁铮 
江苏省"十五"攻关项目 (BE2 0 0 13 15 )
对 3个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的株型结构分析表明 ,扬油 4号和宁杂 1号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 ,收获指数高 ,是优势型油菜品种 ;史力丰虽然干物质积累量不高 ,但收获指数高 ,是经济型油菜品种。 3个高产品种均有较好的结角层构型 ,其中扬...
关键词:基因型 油菜 甘蓝型 株型结构 品种 干物质 结角层 
甘蓝型油菜扬油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江苏农业科学》2004年第3期33-34,共2页张永泰 惠飞虎 李爱民 
江苏省"十五"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编号 :BE2 0 0 13 15 )
关键词:优质 高产 甘蓝型油菜 选育 栽培 
镇油3号产量形成特点及其调优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第4期625-625,642,共2页岳绪国 侯小峰 顾炳朝 郭圣业 
江苏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项目编号 :BE2 0 0 1 31 5)
以 1999~ 2 0 0 0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和 2 0 0 1年生产试验结果为资料 ,对其 2 3个点次的镇油 3号油菜的产量形成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与对照宁油 10号相比 ,镇油 3号一次分枝数偏少 ,但总角果数多 ,粒重高 ,增产潜力大 ,...
关键词:油菜 新品种 镇油3号 产量 栽培技术 
油菜产业的发展与标准化被引量:8
《江苏农业科学》2002年第1期36-38,46,共4页傅寿仲 
江苏省"十五"攻关项目 (BE2 0 0 13 15 )
本文综述了世界油菜产业的发展状况 ,指出了品种改良是油菜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展望了新世纪油菜品种的发展趋势 ,并对我国近期颁布的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的行业标准化作了介绍。
关键词:油菜产业 发展 标准化 品种改良 低芥酸 低硫苷 双低油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