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50017)

作品数:11被引量:3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艳丽曾梦宇更多>>
相关机构:凯里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凯里学院学报》《民族论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民族村寨旅游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族非遗与民族村寨旅游双赢刍论——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被引量:2
《民族论坛》2013年第4X期68-71,共4页胡艳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GL111);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50017)“黔湘桂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和传承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民族非遗与民族村寨旅游的有机融合,既能进一步加强民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又能为民族村寨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在把握市场脉络,选准非遗项目;构建融合平台,促进形神合一;精心包装加工,提升旅游品质;强化生产性非遗开发,增加非遗附加值...
关键词:民族 非遗 旅游 共赢 
侗族“非遗”档案式保护的整体性研究被引量:1
《兰台世界(中旬)》2013年第4期79-80,共2页胡艳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GL111);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50017)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侗族非遗基础工作的扎实推进、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档案技术的不断提高,侗族非遗从整体性上实行档案式保护完全成为可能。通过三省联动、部门合作、完善架构、多方着手等方式将进一步加速其整体化进程。
关键词:侗族 非遗 档案 
侗族服饰的源变及其艺术特征被引量:3
《兰台世界(上旬)》2013年第1期122-123,共2页胡艳丽 曾梦宇 
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5001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GL111)研究成果之一
"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是我国侗族文化的综合体现,顾名思义,其中饱含着浓郁的古风。服饰艺术是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当今侗族"非遗"保护的重要内容。追本溯源,探寻侗族服饰的源变及其特征。
关键词:侗族文化 服饰艺术 明清建筑 左衽 剃发易服 踩歌堂 褶裙 满族服饰 银簪 管裤 
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调查报告被引量:6
《民族论坛》2012年第12X期75-79,共5页胡艳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1BGL111);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0YJA850017)<黔湘桂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和传承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科学地管理机制、加强品牌建设、引导村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是其基本路径。
关键词:民族 村寨 旅游 发展 
高速交通视野下侗族“非遗”存续方略研究被引量:3
《学术论坛》2012年第10期71-75,共5页胡艳丽 曾梦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GL111);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50017)
高速交通的发展改变了侗族在相对封闭条件下发展的历史轨迹,给侗族"非遗"传承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顺应生境的变迁,在观念转变、整体规划、区域联动、推进手段以及学校传承等多方面进行努力,侗族"非遗"的有序传承是能够实现的。
关键词:高速交通 侗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跨省际少数民族“非遗”存续路径研究——以侗族为例被引量:6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6-40,共5页胡艳丽 曾梦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GL111);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50017)"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和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
侗族跨省区聚居的特点决定了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必须走三省区合作的道路。集三省区之力,在统一规划、布局的基础上,通过确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精品博物馆、倡导日常生活传承、培养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民间文化活动、...
关键词:侗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侗族非遗的社会功能及馆藏传承作用发挥被引量:2
《兰台世界(中旬)》2012年第1期69-70,共2页曾梦宇 胡艳丽 
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50017);贵州省教育厅基地项目(10JD86)成果之一
馆藏模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侗族非遗的传承中,它具有稳定性、综合性、开放性的作用,同时对民族文化研究、文化政策制定、民族文化繁荣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侗族 非物质文化 馆藏 传承 
侗族“非遗”保护与传承模式的缺陷与重构被引量:4
《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78-181,共4页胡艳丽 曾梦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GL111);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50017)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的保护与传承方式更多的是按行政区划以外部力量去推动,完整性、主动性、本真性都有所不足。从"自然、自觉、整合"几方面着手,调动整个侗族自身的主动性,依照文化发展的特性去进行保护与传承,收效会更加显著。
关键词:侗族 非物质文化 保护 传承模式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传承和开发初探被引量:3
《学理论》2011年第11期122-123,共2页胡艳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50017);凯里学院院级重点课题"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区域传承;保护和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S1001)
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统一和协调上有较大的困难,各地各自为政的情况比较严重,工作重复性大、成本高、效率低。只有打破行政区划的桎梏、建立协调工作机构、制定统一规划、协调开展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做...
关键词:侗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初探被引量:6
《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110-112,共3页胡艳丽 曾梦宇 
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50017);凯里学院院级重点课题(S1001)<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传承;保护和开发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生境的变迁,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遭遇到极大的困境。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从侗族母语——侗语的传承抓起,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采取动态的、创新的、协作的方式,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他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一道进行保护...
关键词:侗族 非物质文化 保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