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1B006)

作品数:4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文军刘昕杰杨晓蓉汤敏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律方法》《思想战线》更多>>
相关主题:民国法律方法司法理念社会本位民国时期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民国时期的法律方法研究:法律漏洞及其补充
《法律方法》2013年第2期146-159,共14页刘昕杰 汤敏 
作者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法治(制)中国化:以法理学论题为中心”(SC11B006);四川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法学中国化:以普通学者为考察对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除法律解释之外,民国学者对法律方法的研究注重于司法实践领域的问题。在移植西方大陆成文法系的时代背景下,法律漏洞的存在引起了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民国学者围绕法律漏洞的产生原因、法律漏洞补充的主体、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等问题展...
关键词:法律方法 法律漏洞 民国 
民国时期的社会本位司法理念研究被引量:2
《法律方法》2013年第1期114-122,共9页李文军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法治(制)中国化:以法理学论题为中心”(项目号SC11B006);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本位与私权保护”(项目号11SB029)的阶段性成果
受当时法律社会化思潮影响,着眼于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民国法律人热烈推崇社会本位司法理念。学者们以西方社会法学和自由法说为理论资源,秉持社会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并将社会本位与三民主义加以勾连,对法律如何运用进行了系统思考...
关键词:法律社会化 司法理念 三民主义 概念法学 
社会本位司法理念中国化研究——从民国的理论与实践展开被引量:2
《思想战线》2013年第1期103-106,共4页李文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司法中的理性与经验研究"阶段性成果(11BFX016);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法治(制)中国化:以法理学论题为中心"阶段性成果(SC11B006);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本位与私权保护"阶段性成果(11SB029)
民国时期,中国法律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使社会本位司法理念具有中国化的可能性。政治领域的"党国体制",使国家主义与司法党化成为中国式社会本位司法理念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特殊的社会情境下,妥善处理与传统司法的关系及注重发扬"法治"内涵...
关键词:社会本位司法理念 中国化 司法党化 传统司法 法治 
法律方法的早期探索:民国学者对法律解释的研究(1911—1949)被引量:4
《法律方法》2012年第1期146-158,共13页刘昕杰 杨晓蓉 
作者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法治(制)中国化:以法理学论题为中心”(SC11B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民国学者对于法律方法的认识更多倾向于法学研究方法,但是也有许多学者围绕着法律的具体适用、实际操作展开了一些探索和认知,这些研究的指向虽无"法律方法"之名,却有"法律方法"之实。特别是针对法律解释的含义、主体、对象、标准和方...
关键词:法律方法 法律解释 民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