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4304311)

作品数:4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魏荣宝张大为刘博刘洋郭金晶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有机化学》更多>>
相关主题:螺环化合物共轭效应共轭螺环电致发光材料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具有螺共轭效应的有机电性及磁性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
《有机化学》2009年第8期1192-1199,共8页魏荣宝 张富 刘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472064);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No.04304311)资助项目
螺共轭术语是1967年由Simmons和Fukunaga首次提出的,由于其特殊的立体电子效应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具有螺共轭效应的有机导电材料及磁性材料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
关键词:螺共轭 螺环化合物 有机导电材料 有机磁性材料 
螺共轭效应及其应用被引量:5
《有机化学》2009年第4期517-527,共11页魏荣宝 张大为 刘博 刘洋 李文丽 贾辰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472064);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No.04304311)资助项目.
螺共轭术语是1967年由Simmons和Fukunaga首次提出的,由于其特殊的立体电子效应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40年来有关螺共轭的理论发展以及在发光材料、光致变色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螺环染料、有机导体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
关键词:螺共轭 螺环化合物 电子光谱 应用 
有机化学中的异头效应被引量:3
《有机化学》2008年第10期1664-1675,共12页魏荣宝 张大为 梁娅 卢俊瑞 李红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472064);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No.04304311)资助项目.
1955年Edward首次发现吡喃糖C(1)位的电负性强的取代基处于a键上,随后被Lemieux和Chü定义为异头效应.它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立体电子效应之一,通常存在于有Lp-X-A-Y结构单元的分子中,其中X是带有孤对电子的电负性强的元素,A是一般元...
关键词:异头效应 广义异头效应 反异头效应 氢键 
含芴、蒽螺环结构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有机化学》2008年第3期390-397,共8页魏荣宝 刘洋 郭金晶 刘博 张大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472064);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No.04304311)资助项目
螺环芳香类化合物具有大的共轭体系和较好的刚性共面性,而且玻璃化温度高,热稳定性好(熔点大于300℃),制作电致发光(EL)器件工艺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因而有可能降低器件制作成本,特别是易于制备大面积器件.对近年来含芴、蒽螺环结构...
关键词:双螺环化合物 单螺环化合物 电致发光材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