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41025)

作品数:6被引量:20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卸文黄润秋吕小平施裕兵朱海勇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更多>>
相关主题:唐家山堰塞湖工程地质库区堰塞坝高速滑坡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不同三轴应力途径下红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第4期57-61,共5页胡卸文 伊小娟 王帅雁 黄润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75,4084102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G07B01)资助;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灾害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减灾、重建家园”开放基金(DZKJ-08012);西南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2008-A01)
针对大量地下工程(交通隧道、水电站地下厂房等)涉及的不同地应力环境对围岩稳定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四川盆地普遍分布的侏罗系红砂岩三轴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红砂岩在三轴加载和卸载应力条件下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强度特性,揭示了红砂岩...
关键词:红砂岩 应力环境 力学性质 破坏方式 
唐家山堰塞湖库区马铃岩滑坡地震复活效应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第6期1270-1278,共9页胡卸文 黄润秋 朱海勇 吕小平 章璇 施裕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2175,40841025);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灾害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减灾、重建家园”开放基金(DZKJ–08012);西南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2008–A01)
马铃岩滑坡位于唐家山堰塞湖内上游约4 km的通口河左岸,在堰塞湖抢险过程中备受关注。在对滑坡基本地质条件和地震前、后变形破坏迹象现场地质调查基础上,对震后、尤其是唐家山堰塞湖形成后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表...
关键词:边坡工程 唐家山堰塞湖 马铃岩滑坡 边坡稳定性 地震 
唐家山堰塞湖库区(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触发效应研究被引量:3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第3期63-71,共9页胡卸文 朱海勇 吕小平 黄润秋 章璇 陈世勇 施裕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2175,40841025);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灾害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减灾、重建家园”开放基金资助项目(DZKJ-08012);西南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8-A01)
"5.12"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唐家山堰塞湖库区为中心的沿通口河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5、3、0变为地震后的7、51、10个(条...
关键词:“5·12”汶川大地震 唐家山堰塞湖 北川通口河 地震地质灾害 触发效应 
唐家山堰塞湖大水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堵江危害性评价被引量:50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第4期850-858,共9页胡卸文 吕小平 黄润秋 施裕兵 刘娟 李仰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2175,40841025);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灾害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减灾、重建家园”开放基金项目(DZKJ–08012);西南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8–A01)
大水沟位于唐家山上游侧,"5.12"地震前为一条小山洪冲沟,震后由于沟域内崩塌、滑坡发育,形成极为丰富的松散物源,具备发生泥石流的所有条件,也成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水处理后,仍对堰塞湖正常利用起控制作用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
关键词:工程地质 唐家山堰塞湖 大水沟 泥石流 堵江 
基于圆弧型滑面搜索的松散堆积体边坡坍岸宽度预测方程被引量: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第2期47-51,共5页胡卸文 张志鹏 黄润秋 陈卫东 周光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75,40841025);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灾害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减灾、重建家园”开放基金(DZKJ-08012);西南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2008-A01)
西南某龙头水库自2006年底蓄水后,库区部分松散堆积体发生16处规模不等的坍滑变形,严重影响了坡体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环湖公路的正常运行。本文在现场地质调查、勘探及试验成果尤其是查明不同蓄水位下导致的坍岸边界基础上,对不同...
关键词:水库坍岸 松散堆积体 圆弧型滑面 预测方程 
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堰塞坝溃坝模式分析被引量:11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第1期181-189,共9页胡卸文 黄润秋 施裕兵 吕小平 朱海勇 汪雪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2175,40841025);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灾害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减灾、重建家园”开放基金项目(DZKJ–08012);西南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8–A01)
在对唐家山滑坡及其堰塞坝现场进行详尽地质调查结果基础上,结合早期(地震前)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形成及堵江过程可概括为:顺层岸坡结构地震诱发→滑坡体前缘剪切、后缘拉裂→高速下滑、形成气浪、前缘刨蚀河床、对岸阻化隆起...
关键词:工程地质 堰塞坝 高速滑坡 堵江机制 溃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