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TQ009)

作品数:5被引量:3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国强孟祥凤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郑州市图书馆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与情报》《管理学刊》《图书情报工作》更多>>
相关主题:古籍保护浆糊中国古代文献古籍修复保护方法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现实价值被引量:8
《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第3期104-108,共5页王国强 孟祥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及其现实价值"(项目编号:07BTQ009);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支持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现实价值"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古代创造的系统化文献保护方法和材料,对古代文献的保存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存古代文献大部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足以证明古代的文献保护方法确实具有一定的功效,可以为现存古代文献保护提供借鉴。结合古代文献中文献保护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古代文献 文献保护 文献保护技术 古籍保护 
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发展史纲被引量:1
《管理学刊》2010年第5期101-105,共5页王国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TQ009)
中国古代文献保护在观念、方法和材料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体系。笔者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和文献保护方法自身的发展,认为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大致经历了先秦至秦汉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至明代中期的发展期以及明代后期至清末...
关键词:文献保护 古籍保护 文献保护方法 染纸 文献晾晒 浆糊 防蠹药物 
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发展的基本特征被引量:8
《图书馆论坛》2010年第6期280-283,共4页王国强 孟祥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及其现实价值"(编号:07BTQ009);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支持基金项目"我国古代文献防蠹技术的现实价值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以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整体面貌和基本脉络研究为基点,揭示并讨论了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时序特征,即从秦朝以后,以16世纪中期为界限,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经历了从文献自身保护为主到文献依靠...
关键词:文献保护 古籍保护 文献保护方法 
古籍装潢中的浆糊问题研究被引量:14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1期82-85,共4页王国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及其现实价值"(07BTQ009);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支持基金项目"我国古代文献防蠹技术的现实价值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浆糊是古代粘接书纸、裱补图书的一种重要材料。古代浆糊具有粘接牢固、防蠹和防霉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图书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古代书籍装潢中的浆糊配方,其防腐防蠹的科学原理,在今天的借鉴和应用,以及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文献保护 古籍保护 古籍修复 古籍装潢 浆糊 
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现实价值研究综述被引量:5
《图书与情报》2010年第1期30-33,61,共5页王国强 孟祥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及其现实价值"(07BTQ009)研究成果之一
我国古代发明了系统化的书籍保护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技术在今天仍然有借鉴价值。文章从图书馆建筑、图书防蠹、防霉和装帧修裱等方面综述了近30年来我国关于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现实价值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文献保护 古籍保护 古籍防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