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ZH017)

作品数:8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高旭国闫慧霞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当代作家评论》《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生态文学生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创作生态文学创作称谓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李青松的生态报告文学被引量:3
《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2期111-116,共6页高旭国 
二○一二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学创作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ZH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当代文坛上,李青松是最早涉足生态文学创作领域的作家之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紧随沙青、徐刚等几位生态文学拓荒者的身后,在自己所熟悉的林业系统大做绿色文章。李青松的生态报告文学创作,无论是在其生态思想文化的取向上,...
关键词:生态报告文学 李青 报告文学创作 当代文坛 九十年代 生态文学 林业系统 思想文化 
新时期以来生态报告文学创作论纲
《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152-157,共6页闫慧霞 高旭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017)
新时期以来生态报告文学创作包括两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环保型"创作;二是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生态型"创作。新时期以来的生态报告文学创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最主要、最明显的有三...
关键词:新时期 生态报告文学 论纲 
奠基之作与巅峰之作——谈徐刚的生态文学创作被引量:1
《阴山学刊》2013年第4期66-71,共6页闫慧霞 高旭国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学创作研究"(12YJAZH017)部分研究成果
徐刚是我国新时期以来生态文学领域最为重要的作家,其创作特点、创作成就及创作影响主要体现在1988年发表的《伐木者,醒来!》和1997年出版的《守望家园》上。前者作为"奠基之作"开启了中国生态文学创作之门,后者作为"巅峰之作"不仅代表...
关键词:徐刚 生态文学 《伐木者 醒来!》 《守望家园》 
报告文学创作中宏大的生态叙事——以徐刚生态文学作品为中心
《江汉学术》2013年第3期85-89,共5页高旭国 闫慧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学创作研究"(12YJAZH017)
徐刚作为我国新时期以来生态文学领域的代表性、标志性作家,其最主要的创作特点、创作成就及创作影响是独树一帜的宏大的生态叙事。徐刚宏大的生态叙事大体上由三方面构成,一是恢宏的的表现视野:题材多样知识广博,内容丰富多彩。徐刚笔...
关键词:报告文学创作 生态文学 生态整体主义 宏大叙事 生态叙事 徐刚 
论哲夫的生态文学创作被引量:2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27-32,共6页高旭国 闫慧霞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学创作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ZH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哲夫作为新时期以来生态文学领域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其创作包括两类,一类是虚构体的黑色生态小说,另一类是纪实体的生态报告文学。前者以批判人类三大欲望为思想线索和总的主题,后者则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冷峻的写实...
关键词:哲夫 生态小说 生态报告文学 黑色生态小说 
生态文学的称谓与界定被引量:7
《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114-119,共6页闫慧霞 高旭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017)
生态文学研究当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生态文学的称谓与界定。学界对"生态文学"、"环境文学"、"环保文学"、"绿色文学"、"自然文学"等称谓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应区别使用,另一种意见则倾向或者默认这些称谓之间可...
关键词:生态文学 称谓 界定 
生态写作的文学史意义被引量:6
《唐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71-75,108,共6页高旭国 闫慧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017)
1980年代开始的生态写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此前的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如"五四"时期的"人"性写作,1930-1940年代的阶级性写作,1950-1960年代的政党性写作和"文革"时期的领袖——集团性写作,其思维模式和表现视阈都没有跳出...
关键词:生态写作 非生态写作 文学史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生态性写作转向被引量:2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55-61,共7页高旭国 闫慧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2YJAZH017)
1980年代以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四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包括五四"时期的"人"性写作,1930——1940年代的阶级性写作,1950——1960年代的政党性写作和"文革"时期的领袖——集团性写作,其思维模式和表现视阈都没有跳出"人与社会"...
关键词:“人”性写作 阶级性写作 政党性写作 领袖——集团性写作 生态性写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