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3]88-1)

作品数:7被引量:10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司彬姚小华任华东何丙辉李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业科学研究》《水土保持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石漠化植被恢复物种组成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富源喀斯特地区两种华山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2
《西部林业科学》2009年第3期67-71,共5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2003]88-1);"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IB3J146)
以地处滇东的富源喀斯特地区典型人工林即华山松纯林的幼树阶段、始材林阶段和成熟林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始材林阶段为研究对象,用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其调查样地,依调查数据研究了该地区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
关键词:富源 喀斯特地区 华山松人工林 群落 结构特征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7
《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第1期145-148,共4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2003]88-1);“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IB3J146)
滇东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滇...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石漠化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滇东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8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1期132-139,共8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2003]88-1);“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IB3J146)
将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自然演替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滇东 
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25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1122-1125,共4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2003]88-1)、(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2005DIB3J146)
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容重逐渐降...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石漠化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黔中 
黔中喀斯特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被引量:17
《林业科学研究》2008年第5期669-674,共6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技术试验示范”(2003-053-L5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2003]88-1);“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IB3J146)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自然演替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黔中 
桂西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被引量:16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3期113-118,共6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技术试验示范”(2003-053-L5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2003]88-1);“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IB3J146)
桂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可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分析了各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自然演替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桂西 
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原因及植被恢复途径探讨被引量:20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392-396,共5页司彬 何丙辉 姚小华 任华东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2003-053-L5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2003]88-1)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人的干预下,喀斯特地区植被和土壤退化导致的结果。通过回顾国内外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情况,在分析喀斯特植被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基础上,提出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应该选择合适的树种、合适的造林方式和治理模式,分...
关键词:喀斯特 石漠化 植被恢复 途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