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2YBA201)

作品数:5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淑娟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湘论坛》《人民论坛(中旬刊)》《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镜鉴司法途径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先进国家经验与镜鉴被引量:3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64-69,共6页刘淑娟 
湖南省社科基金立项资助课题"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研究"(12YBA20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之比较研究"(15B133)
我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已达29项,占位世界上各国家名录第一。我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保护管理却多被诟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先进国家比较处于落后状态。拟借鉴亚洲日韩等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先进国家 管理经验 
欧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6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79-84,共6页刘淑娟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研究"(12YBA2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方面,欧美国家有着成熟的经验。比如政府准确地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价值;重视对涉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规法律的完善;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与相应的开发市场的工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学...
关键词:欧美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司法途径被引量:2
《湖湘论坛》2014年第4期123-125,共3页刘淑娟 
2012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课题<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研究>[编号:12YBA201]的阶段性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从地方民族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社会文化发展历史,包含着特有的民族精神。从文化意识的角度来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依据。对于非...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司法解决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湖南省适用的不足和对策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125-128,共4页刘淑娟 
2012年湖南省社科基金立项资助项目<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研究>[编号:12YBA201];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立项资助课题一般项目<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策研究>[编号:11C077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本"活字典",不仅仅见证着湖南社会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真实体现。目前,湖南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还不够,还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文章提出了加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湖南使用的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 现状 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及问题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年第12期126-128,共3页刘淑娟 
2012年湖南省社科基金立项资助课题"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BA201
尽管现阶段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旧很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认识薄弱。部分保护"非遗"的提法不符合"非遗"的基本原则与观念;存在理解"非遗保护"方面的误区;不能科学地认识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现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