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WW029)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仇云龙林莉关馨黄际英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当代外国文学》《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相关主题:高徒纳粹斯蒂芬·金伦理选择伦理困境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军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小说《恶棍来访》的空间叙事策略被引量:2
《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第2期68-74,共7页林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冷战终结前后的美国文学转型研究>(12BWW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詹妮弗·伊根在小说《恶棍来访》中,有意识地打破了传统小说只是把空间作为故事发生地点和叙事场景的单调写法,相反,作者将空间作为历史隐喻,利用分形叙事和主题——并置叙事的形式,描述了美国文化的独特代表——朋克摇滚乐的历史,并以...
关键词:詹妮弗·伊根 《恶棍来访》 空间叙事 
麦克尤恩《儿童法案》中的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被引量:7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44-48,共5页林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WW029)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新作《儿童法案》以女法官菲奥娜对耶和华见证派信仰者亚当·亨利的输血案的审判为线索,再一次将当代人所面临的各种伦理困境放置于读者关注的中心。麦克尤恩通过详细刻画小说中主要人物在各种伦...
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 《儿童法案》 伦理困境 伦理选择 
论《纳粹高徒》中寄生关系的独特性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年第2期122-123,共2页仇云龙 吴雨宁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冷战终结前后的美国文学转型研究"(12BWW029)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斯蒂芬·金的小说《纳粹高徒》为研究对象,从寄生过程和寄生结果两个方面分析了《纳粹高徒》中寄生关系的独特性,认为杜山德纳托德为徒体现了寄生过程的独特性,托德和杜山德的共同毁灭呈现了寄生结果的独特性。
关键词:斯蒂芬·金 《纳粹高徒》 寄生关系 独特性 
论《纳粹高徒》中的隐形监狱被引量:1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3年第1期75-77,共3页仇云龙 关馨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冷战终结前后的美国文学转型研究”(12BWW029)资助
本文聚焦斯蒂芬·金名作《纳粹高徒》中的隐形监狱,着力探讨了隐形监狱的建构、隐形监狱中的权力运作、权力运作导致的悲剧性结局三个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托德和杜山德都以对方的秘密做把柄,为对方建构了一座隐形监狱,并对其进行...
关键词:斯蒂芬·金《纳粹高徒》 隐形监狱 权力运作 
论《拉格泰姆时代》中犹太女童的同化成因
《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2期266-267,共2页仇云龙 黄际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WW029)
《拉格泰姆时代》(Ragtime)是美国著名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家E.L多克特罗(E.L.Doctorow,以下简称多克特罗)写就的长篇小说,曾获1976年的美国“全国图书评论界奖”。从对该书的研究现状不难看出:黑人音乐家小科尔豪斯同白人消...
关键词:《拉格泰姆时代》 犹太人 同化 成因 女童 现实主义 长篇小说 图书评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