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

作品数:39被引量:1143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锡伟魏占玉陈桂华于贵华何宏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地质》《第四纪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汶川MS8.0地震汶川地震M地震汶川8.0级地震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4.20芦山7.0级地震区的深部结构和孕震环境被引量:51
《科学通报》2013年第20期1917-1924,共8页詹艳 赵国泽 UNSWORTH Martyn 王立凤 陈小斌 李涛 肖骑彬 王继军 汤吉 蔡军涛 王阎昭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8CB4257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4046,41074047);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基金(IGCEA1013);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科学考察项目
2008年汶川Mw7.9级地震后,于2009~2011年间,穿过汶川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沿两条剖面开展了大地电磁观测,使用相位张量和二维反演等多种先进的分析解释方法,获得了两条剖面的可...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芦山地震 深部结构和地壳高导层 孕震环境 地震危险性 
汶川地震破裂近场震后变形观测及其意义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10年第17期1702-1709,共8页何宏林 魏占玉 石峰 孙浩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41019;40872128);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资助
汶川地震破裂带上的近场震后变形,是一种震后的蠕滑行为,而且大部分表现为与同震滑移的方向相反.地震断层的活动通常划分成震前、同震、震后和震间4个阶段,反映了一次地震从孕育、发生到结束的整个演化过程,而不同活动阶段的变形特征反...
关键词:汶川地震 震后变形 断层崖和断层挠曲崖 能量残留和亏损 
成都平原内汶川Ms8.0级地震的地表变形被引量:16
《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第10期2527-2537,共11页杨晓平 李安 刘保金 酆少英 陈献程 石金虎 寇昆朋 郭新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126);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资助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除映秀—北川断裂、灌县—江油断裂上各形成240 km和72 km长的地表破裂带外,可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什邡市师古镇附近形成一条弱地表破裂带.成都平原内的地震地表破裂...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 成都平原 龙门山 推覆构造 
龙门山前山断裂大地震原地重复发生的地质地貌证据被引量:19
《第四纪研究》2009年第3期472-483,共12页陈立春 冉勇康 陈杰 王虎 史翔 刘进峰 董少鹏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批准号:DF-IGCEA-0607-1-3);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
龙门山前山断裂大地震是原地重复发生的吗?针对这一问题,对前山断裂的同震地表形变带进行了追踪,并选择5.12汶川地震区九龙、白鹿以及汉旺等3个地点开展了古地震探槽研究工作。调查结果是:前山断裂5.12地震地表形变带基本沿1:200000地...
关键词:龙门山 地震 古地震 活动断裂 
汶川M_S 8.0地震平原区地表破裂的初步调查被引量:3
《第四纪研究》2009年第3期554-564,共11页李安 杨晓平 陈献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72126);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资助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M_s8.0级地震,造成龙门山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长达240km和灌县-江油断裂72km的地表破裂。同时在龙门山山前的成都平原内出现了地表弯曲变形、地裂缝、河流跌水以及具有条带状分布的喷砂冒水点和建筑物破坏...
关键词:汶川Ms8.0级地震 地表破裂 褶皱变形 跌水陡坎 成都平原 
汶川地震映秀镇地质条件与地表破裂特征调查被引量:4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57-61,共5页于晓辉 关会梅 
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科学考察项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 8.0地震。根据地震部门测定,本次地震是从映秀开始破裂,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北纬31.015°,东经103.365°)。在中国地震局组织的汶川地震科学考察成果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映秀...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 映秀镇 地表破裂 
汶川M_S8.0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分析——以北川县为例被引量:10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43-47,共5页姜纪沂 宋洋 谷洪彪 
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科学考察项目
地面破坏效应强烈和地震地质灾害严重是汶川MS8.0地震震害效应的显著特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还受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论文结合北川县场地条件的分析,对汶川MS8.0地震...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诱发因素 
汶川地震汉源县烈度异常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被引量:7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谷洪彪 姜纪沂 兰双双 
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科学考察项目
汉源县是汶川8.0级大地震Ⅵ度区内唯一的Ⅷ度异常区,是十分典型的远震烈度异常区。本文在汉源场地条件科考工作的基础上,对其城区及周边地质构造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区域地层发育概况、区域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近场断裂分布状...
关键词:汶川地震 汉源县 烈度异常 地质构造背景 新构造运动 
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表断层破裂特征被引量:3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62-65,共4页黄静宜 关会梅 宋洋 
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科学考察项目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在龙门山断裂集中释放。北川位于龙门山断裂的北段,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在主断裂方向北川县城可观测到两条断裂,并且产生了明显的地表破裂,走向均为北东30°~50°,主断裂方向...
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断层 
龙门山山前彭州隐伏断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被引量:15
《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第2期538-546,共9页刘保金 张先康 酆少英 赵成彬 姬计法 石金虎 袁洪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41020);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41);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资助
彭州断裂是龙门山山前一条重要的隐伏断裂.为了调查彭州断裂的位置、性质及其活动性,5·12汶川M_S8.0。地震发生后,作者采用可控震源和高精度的地震反射勘探方法,对彭州隐伏断裂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成像.本文利用获得的浅层地震剖面...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成都平原 地震反射剂面 彭州隐伏断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