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113000053)

作品数:8被引量:33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邢光福陈荣钱迈平杨祝良沈加林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学报》《地质论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更多>>
相关主题:新元古代晚中生代微生物化石俯冲带构造体制转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香港九龙破火山的地层结构与划分讨论被引量:7
《地质论评》2007年第5期664-674,共11页邢光福 孙敏 李龙明 王步云 陈荣 
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0113000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672041)的成果。
香港岛—九龙半岛地区以往火山地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岩性特征,基本不考虑火山构造和火山岩相的鉴别,由于陆相火山岩区特有的岩性岩相时空上的复杂多变,导致地层组越划越多,不能合理进行区域地层对比,更无法通过火山地层划分恢复古火山活...
关键词:火山地层结构与划分 九龙复活破火山 香港 
香港九龙复活破火山的鉴别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地质论评》2007年第3期363-370,共8页邢光福 孙敏 王步云 李晓池 陈荣 李龙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0113000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002005)的成果
香港主城区座落在香港岛—九龙地区的九龙花岗岩体上,该花岗岩体平面形态呈直径约11km的圆形,周边火山岩群山环绕,构成特殊的圆形盆地地貌,以往曾有人认为是陨石坑。笔者根据前人地质资料分析并经实地考察,认为该地貌形态实为大致以尖...
关键词:九龙复活破火山 晚中生代 香港岛和九龙地区 香港 
浙江诸暨新元古代后造山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被引量:15
《地球学报》2006年第2期107-113,共7页周宇章 邢光福 杨祝良 沈加林 陈荣 包超民 魏乃颐 
1:25万嵊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编号:200013000124);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0113000053;200313000038)资助
浙江诸暨道林山地区新元古代钾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组成双峰式侵入岩组合,本文讨论了它们的野外地质形态、年代学及岩石学等特征,确定钾长花岗岩属铝质花岗岩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钾长花岗岩体属典型的后造山A型花岗岩(A2型/PA型),其单...
关键词:RODINIA 后造山A型花岗岩 双峰式侵入岩 新元古代 浙江诸暨 
淮北地区新元古代燧石相三维保存微生物化石被引量:3
《江苏地质》2005年第3期129-138,共10页钱迈平 袁训来 汪迎平 厉建华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G2000077701);基础工作专项基金(2001DEB20056);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200113000053)共同资助
在淮北新元古代倪园组和九顶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保存着许多燧石相微生物化石。通过对其形态结构、群落组合特征及埋藏保存状态研究,探讨其系统分类、生存环境及区域地层对比,确定这些微生物化石结构的原始性和群落的低分异性。结...
关键词:微生物化石 新元古代 燧石岩 同位素年龄 浅海相碎屑沉积 淮北地区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微生物化石被引量:10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2年第4期363-381,共19页钱迈平 袁训来 阎永奎 丁保良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 G2 0 0 0 0 7770 1);基础工作专项资金 ( 2 0 0 1DEB2 0 0 56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 ( 0 13118);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 ( 2 0 0 1130 0 0 0 53和 2 0 0 11390 0 0 0 72 )共同资助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海相泥页岩、粉砂岩及燧石中富含微生物化石。其中 ,通过化学浸解法 ,从碎屑岩中获得14个形态属种的微生物化石 ;6个形态属种的蓝细菌化石呈三维立体状态保存在燧石切片中。浸解获得的泥页岩、粉砂岩相微生物化石 ,在...
关键词:苏皖北部 新元古代 微生物化石 
三叠纪扬子板块的漂移导致下扬子区石膏、硬石膏矿床的形成被引量:5
《江苏地质》2002年第3期129-134,共6页钱迈平 厉建华 孙万铨 
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 (2 0 0 113 0 0 0 0 5 3和2 0 0 113 90 0 0 0 72 )成果
下扬子区中—下三叠统广泛分布一套厚几十至数百米的石膏、硬石膏矿层 ,具较大的经济价值。笔者经多年野外工作 ,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发现 :由于扬子板块在三叠纪期间从赤道附近的暖湿气候带向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气候带...
关键词:石膏及硬石膏 三叠纪 爆块 漂移 下扬子区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作用被引量:268
《地质论评》2002年第3期249-260,共12页舒良树 周新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172067);重点基金项目(编号40132010);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0113000053)
濒太平洋西缘,位居东亚陆缘南段的中国东南部,是在EW向古亚洲构造域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研究表明,该区在早、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从EW向古亚洲构造域向NE向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体制转换,其转换位置之一是在南岭一带,其地质标志是侏罗纪盆...
关键词:俯冲带 构造体制转换 构造格架 区域断裂 晚中生代 中国东南部 
广东梅州早侏罗世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研究被引量:37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年第3期172-175,共4页邢光福 杨祝良 孙强辉 沈加林 陶奎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0 0 0 2 0 0 5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 ( 2 0 0 1130 0 0 0 5 3)联合资助
以往主要依据地球化学证据推断东南沿海中生代存在地幔富集作用 ,但缺乏可靠的地质学证据。运用全岩 +单矿物 (斜长石和辉石 )Rb Sr等时线法 ,测得梅州辉长岩 橄榄岩岩体中辉长岩的年龄为 178.71±3 .9Ma ,( 87Sr 86 Sr) i 值为 0 .70 ...
关键词:地质学证据 中生代地幔富集作用 早侏罗世基性超基性岩体 广东梅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