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60063)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秦翼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电影》《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电影评介》《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喜剧电影电影喜剧片软性电影硬性电影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沦陷”中的守望——“沦陷”时期影片《良宵花弄月》解析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16年第10期86-90,共5页秦翼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C760063)成果
本文以上海"沦陷时期"由朱石麟执导的电影《良宵花弄月》(1943)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特殊历史环境下创作者的意图、作品诉求和艺术特色,试图以此一窥以朱石麟为代表的"沦陷"影人的创作心理,并肯定作品承上启下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朱石麟 “沦陷”电影 “中联” 
独特的讽刺喜剧片《还乡日记》——兼谈喜剧电影的评价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101-105,共5页秦翼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2SJD760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YJC760063)
张骏祥在抗战结束后导演的讽刺喜剧片《还乡日记》(1947)是他最优秀的电影作品之一,他多年来积累的戏剧理论与舞台经验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而对于这部影片的解读,往往表现出我们对喜剧作品认识的偏差。因此,重读这部作品,也是重新...
关键词:《还乡日记》 讽刺 喜剧 笑剧 
对电影“软硬之争”的再认识被引量:4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年第3期165-170,共6页秦翼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十年代电影与中国传统美学"(项目编号:2012SJD760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民国喜剧电影研究"(项目编号:11YJC760063)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历史事实出发,对集中于1933年前后的电影"硬性"与"软性"之争进行再认识,分析"软性论"出现的真实历史背景,揭示"软性论"除以往被强调的意识形态之争背后艺术的、商业的论证立场,及"软硬之争"最终导致的抗战前电影的创作格局变化与...
关键词:硬性电影论 软性电影论 创作实践 
不可复制的《乌鸦与麻雀》被引量:1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70-74,共5页秦翼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1YJC76006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SJD760017)
《乌鸦与麻雀》是开始拍摄于解放前夕、正式拍摄于解放后并于1950年最终上映的"跨时代"喜剧电影,它以不可复制的创作时机、立场与艺术成就,为中国喜剧电影创作的辉煌时代画上了句点。对该作品的重读也是对解放前后艺术创作环境的一次重...
关键词:《乌鸦与麻雀》 喜剧电影 艺术创作环境 
悲剧内核的喜剧表达——论三、四十年代的底层喜剧片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13年第7期1-5,共5页秦翼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YJC76006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2SJD760017)
三、四十年代的底层喜剧片高扬着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出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和积极入世、干预社会的决心。而它又以深厚的艺术情怀、高妙的喜剧手法,造就了一座喜剧电影艺术的丰碑,十分值得我们今天的喜剧电影创...
关键词:三、四十年代 喜剧电影 底层喜剧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