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129)

作品数:8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奉蓉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乐山师范学院学报》《中国文化研究》《中州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逸周书》文体特征文体类型文类叙事艺术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逸周书》编著意图考论
《中州学刊》2014年第7期144-148,共5页赵奉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学视野下的〈逸周书〉研究》(10YJC751129)
《逸周书》的编著意图是目前《逸周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立足文本,通过文学表现等细化分析是探寻编者意图的重要方法之一。《逸周书》选取的君主皆为圣明之君;君臣关系和谐融洽,且都有极为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移花接木、斧凿删削等方...
关键词:《逸周书》 编著意图 文学手法 
《逸周书》篇名“解”字与先秦古书题名旧例考论被引量:1
《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164-168,共5页赵奉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129)阶段性成果
古书篇名是文本形态的组成部分。《逸周书》篇题中的"解"字是其文本固有面貌,非后人所增,亦非解说之意,而是其标目的一种方式,此例在先秦古书篇题命名中并不少见。理清先秦古书题名旧例,对先秦及以后的古书性质认定有普泛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逸周书》 “解”字 题名 
《逸周书·周祝解》与“言”体文类被引量:2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49-53,共5页赵奉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129)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自成系统的一种新兴文体——言体,以独言、直言和论说作为文体特征,有格言警句型和专论型两种文本形态。格言警句型的作品有《老子》及《逸周书》、《文子》的某些篇目,专论型的言体作品见于《商君书》和《管子》。...
关键词:《逸周书》 言体 文体特征 文体类型 
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虚拟名字及文学效应
《中州学刊》2012年第3期166-168,共3页赵奉蓉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学视野下的〈逸周书〉研究》(10YJC751129)
名字本是指示符号,先秦诸子从现实生活中的命名原则出发,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虚拟名字来叙事、说理,显示了时代的共性,同时在命名原则与呈现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色,进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效应,对后代以名字展现人物性格、命运等...
关键词:战国诸子 虚拟名字 形态 效应 
历史与想象关照下的《王会解》叙事艺术被引量:1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8-12,共5页赵奉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129)
《逸周书?王会解》记载了繁富的四方奇异之物,这些记载是在历史真实基础上的虚构加工。在叙事上,与《山海经》大体相似的叙事模式,又通过空间铺排描写展现出阔大的艺术效果,实现了颂美周王朝赫赫声威的目的。在表现主题、篇章结构等方面...
关键词:《王会解》 《山海经》 叙事 结构 
《逸周书》物候事象探微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62-65,共4页赵奉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129)
《逸周书·时训解》作为物候历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继承了《夏小正》的传统,又带有周代文化的特色。《时训解》收集了众多物候事象的"不时"现象,从而得出相应的灾祸预言,从事象种类、表现内容、叙事模式等方面展现出与其他物候历不同的寓...
关键词:《逸周书》 《时训解》 物候事象 章法结构 韵律 
《左传》预言的民族特色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20-23,共4页赵奉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129)
预言作为先民认识世界、掌握世界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左传》预言作为反映历史的重要手段,与西方希腊神话中的预言在神人关系、预测依据、物象择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这...
关键词:《左传》 希腊神话 预言 民族性 
从博雅多识到愤慨直谏——芮良夫形象在《逸周书》中的转变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59-63,共5页赵奉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129)
芮良夫是周代谏臣群体形象中的一员,在他身上凝聚着周代谏臣的共有特点。但是从文学发展的脉络来看,芮良夫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逸周书》是关键的一环,书中的芮良夫成为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辅弼重臣形象。
关键词:《逸周书》 芮良夫 匡弼之臣 周厉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