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535-432001)

作品数:6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薛秀艳何秋瑛何清清韩云波李康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叙事易经《易经》《淮南子》淮南子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佛教因果观与六朝至初唐志怪小说被引量:3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16-120,共5页何清清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先唐叙事模式与中国小说的文化基因"(535-432001);项目负责人:韩云波
中国志怪类小说脱胎于古代神话,到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与此同时,于汉末传入中国的佛教也逐渐摆脱了道教的附庸地位,开始正式在中国社会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而佛教观念中最基本的因果观,随着佛教的传...
关键词:佛教 因果观 志怪小说 叙事结构 叙事逻辑 
《易经》叙事浅析被引量:5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21-125,共5页李康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先唐叙事模式与中国小说的文化基因"(535-432001);项目负责人:韩云波
《易经》在叙事语法上存在人力与天命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叙事逻辑上存在因果逻辑与数理逻辑,注重因果联系与动词的作用。叙事结构上体现为一种圆形结构,以作者叙事情境为主,但出现了第一人称叙述情境的萌芽。在叙事接受上具有神秘化特点...
关键词:易经 叙事 中国叙事 
《玄怪录》中的宗教主题及艺术特色被引量:1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30-133,共4页王光容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先唐叙事模式与中国小说的文化基因"(535-432001)。
牛僧孺的《玄怪录》,是唐代文言小说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其中涉及众多宗教主题,既有佛道二教,又有民间宗教信仰,体现了唐朝宗教盛行状况。牛僧孺从民俗宗教的角度进行阐释,虚构了众多情节曲折、想象奇特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玄怪录》...
关键词:《玄怪录》 宗教主题 唐代小说 
《易经》叙事要素与叙事意义论析被引量:5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119-122,共4页何秋瑛 韩云波 
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度博士基金项目"先唐叙事模式与中国小说的文化基因"(535-432001)
《易经》的叙事,在叙事要素上表现为明显的集体性和客观性的叙事主体、天人相应的叙事结构、吉凶因果的叙事逻辑、开放环形的叙事时空等,研究《易经》叙事,对于中国叙事文化基因的探讨和叙事学的中国化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易经 叙事 中国叙事学 天人合一 叙事时空 叙事主体 
瑰奇与伉侠:《吴越春秋》传奇性浅论被引量:3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166-169,共4页梁琦 
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度博士基金项目(535-432001)。
东汉初期赵晔的《吴越春秋》,介于史传和小说之间,故事情节的离奇与人物行为的侠义,构成全书浓重的传奇性。就其成因来看,则主要是与作者所生活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紧密相关。
关键词:传奇性 文化背景 历史背景 
《淮南子》叙事要素研究被引量:6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82-185,共4页薛秀艳 
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度博士基金项目"先唐叙事模式与中国小说的文化基因"(535-432001)
《淮南子》是汉初杂家的代表作,在阐释理论过程中体现了严密的叙事逻辑。《淮南子》的叙事,在叙事要素上表现为整体性的叙事思维,圆形的叙事结构,言事以证道的叙事逻辑等,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叙事思维。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叙...
关键词:淮南子  叙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