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W076)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商昌宝邹铁夫张雨晴朱献贞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讲话》保守主义激进主义文化反思接受史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为文学正名 为批评定位——评贺仲明《重建我们的文学信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7期67-71,共5页朱献贞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鲁迅小说中的伦理叙事研究"(编号:2014M55188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讲话>接受史与当代文学机制的构建研究"(编号:12CZW076)
文学,在我们这个实用理性和相对主义泛滥的时代已经变得不合时宜,即使文学生产的能力在不断翻倍增长——上世纪80年代年产千儿八百部长篇小说人们就惊呼不已,在当下一年发行近万部长篇作品(包括网络)也早已司空见惯;但即便如此,这也...
关键词:文学世界 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 当下文学 文本内部 批评实践 生存命运 形式美感 文学思想性 政治批判 
《讲话》的接受与“暴露派”的转向——以刘白羽、艾青为考察中心被引量:1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96-100,共5页商昌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讲话〉接受史与当代文学机制的构建>(12CZW076)阶段性研究成果
19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以及文艺座谈会召开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延安文人中的"暴露派",例如刘白羽、艾青等纷纷转向,服膺《讲话》精神,并以实践行动深入工农兵,改造思想,最终成为歌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工作者。
关键词:《讲话》 暴露派 转向 刘白羽 艾青 
从“旧”的文白之争到“新”的文化反思——论上世纪末语言与文化讨论被引量: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4期46-48,共3页邹铁夫 
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3QD21X)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讲话>接受史与当代文学机制的构建>(项目编号:12CZW076)的阶段成果
上世纪初的"五四"文白之争,对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世纪以来,国人关于文言与白话、传统与现代等问题的思考一直没有断绝,在上世纪末,一场由诗歌语言问题引发的讨论再度点燃学术界,并由旧有的文白之争引发...
关键词:文白之争 文化反思 激进主义 保守主义 
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前后的延安文艺批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53-57,共5页张雨晴 商昌宝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讲话>接受史与当代文学机制的构建"(编号:12CZW076)
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依托的后期延安文艺批评,改变了此前较为"自由"的风气,不断加强"政治性",并通过对延安文艺界其他"异质性话语"的整肃与清场,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监督性的文艺批评体系,直到1949年后逐渐形成一种"制...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后期延安 文艺批评 
回到《讲话》接受史现场——以茅盾为考察中心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14年第1期138-142,共5页商昌宝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讲话>接受史与当代文学机制的构建"(12CZW076)
作为权威意识形态话语,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影响着当代文学的构建和发展。但在历史上,《讲话》发表后在延安与国统区的传播与接受并非如很多当事人、研究者所描述的那样广泛、热烈,其真正被文艺界接受和应用还是在...
关键词:《讲话》 接受史 现场 茅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