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荟萃》

作品数:9281被引量:21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报刊荟萃》
主办单位:陕西日报社
最新期次:2020年12期更多>>
发文主题: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邓小平内幕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作者:王潇周红艺王洪涛乔宜男李殿清更多>>
发文机构:西安美术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师范学院新华通讯社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谢晋元之子忆父亲:从“文状元”到“武状元”
《报刊荟萃》2020年第12期70-71,共2页辛其 
电影《八佰》聚焦的就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当年,谢晋元身边许多同僚都认为中国不能和日本开战,无法用血肉之躯对抗飞机大炮。但他说:“文官不贪财,...
关键词:谢晋元 四行仓库 淞沪会战 坚守 文状元 日本 
张爱玲杨绛如何评价对方
《报刊荟萃》2020年第12期72-74,共3页姚峥华 
两人都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享誉海内外。张爱玲对杨绛个别作品如《干校六记》等颇为欣赏和认同;杨绛则对张爱玲从人(汉奸背景、一脸“花生米”)到文(意境卑下)完全不认同。白纸黑字里看杨绛张爱玲互评杨绛生于1911年,2016年去世,享年...
关键词:张爱玲 杨绛 《干校六记》 女作家 享年 
陈衡哲:勇于造命的女人
《报刊荟萃》2020年第12期75-77,共3页
她,中国第一个公派女留学生,第一位女大学教授,第一个女作家、诗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的创作者……可以说,2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女性的现代命运,都从她开始。在绝大多数女性都看不清未来的时代,陈衡哲独立、正面地规划着人生,在...
关键词:陈衡哲 艰难时世 白话小说 爱情和婚姻 中国现代史 科学救国 女留学生 任鸿隽 
抗美援朝中的经济战
《报刊荟萃》2020年第12期78-81,共4页玉然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逐渐形成。1950年2月,随着一纸《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国正式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意识形态的巨大分歧和尖锐对抗之下,中国成为美国经济遏制的对象之一。凡是中国想要...
关键词:联合国安理会 社会主义阵营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冷战格局 朝鲜战争爆发 抗美援朝 两大阵营 经济遏制 
中国古代如何进行政德教育
《报刊荟萃》2020年第12期82-83,共2页鄯爱红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历来重视为政之德,历朝历代通过家训教化、学校教育、公文诏书、谈话著述、官箴劝诫等形式,传播政德思想,对国家治理产生了积极作用。政德,即为政之德,既指以德作为治国的原则,也指为官者应具有的德行。中国早在...
关键词:为官者 官箴 为政之德 政德教育 政德思想 家训教化 西周时期 
古人缺钱怎么借贷
《报刊荟萃》2020年第12期84-85,共2页周建波 
早期主要靠民间借贷,担保方式分为信用借贷和质(抵)押借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典当业兴起,唐宋出现了官典当、民间典当、寺院典当多元发展的局面。明清则催生了新的金融机构:印局和账局。民间借贷具有较强的延续性秦汉时期保留了不少有...
关键词:民间借贷 社会经济发展 金融机构 担保方式 信用借贷 睡虎地秦简 典当业 秦律十八种 
多棱镜
《报刊荟萃》2020年第12期86-87,共2页
肖邦的“魔法”肖邦是19世纪波兰著名钢琴家。有一次,肖邦来到华沙郊区散步,他在路过一所学校时,听到里面的琴声参差不齐,而老师则咆哮着指责他们不认真学钢琴。肖邦饶有兴趣地走进去参观,教室里一共有十多个孩子,他们一个个都眉头紧锁...
关键词:著名钢琴家 眉头紧锁 学钢琴 多棱镜 肖邦 19世纪 
被自己谎言打倒的美国政客们
《报刊荟萃》2020年第12期88-91,共4页晨阳 
美国著名记者伍德沃德近日揭露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故意淡化和隐瞒新冠疫情的过程及细节,犹如投下一枚政治炸弹,震撼美国舆论界。历史上,美国政客当众撒谎并不罕见,不过当这些谎言被揭穿时,往往成为他们政治生涯的“毒药”。自相矛盾终结...
关键词:伍德沃德 麦卡锡 政治生涯 特朗普 政客们 白色恐怖 谎言 舆论界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恩怨
《报刊荟萃》2020年第12期92-94,共3页柏舟 
信仰不同,历史血仇,民族矛盾,大国角力。从2020年9月底开始,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因争议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以下称“纳卡”)问题开火。双方通报互有伤亡,战事呈扩大之势。纳卡由阿塞拜疆拥有主权,但多由亚美尼亚居民占据,并宣告分离...
关键词:争议地区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民族矛盾 
古代为何要把犯人发配到千里之外
《报刊荟萃》2020年第12期95-96,共2页刘三解 
古代为什么不把犯人关进监狱,而是发配到千里之外?这实际跟古代法律从“法家伦理化”演变为“法律儒家化”有关。“大罪”则远远流放,最狠的是扔到海外,次一等的是扔到九州之外。流放是对犯人的宽恕古代为什么不把犯人关进监狱,而发配...
关键词:立法原则 法律儒家化 千里之外 监狱 伦理化 流放 犯人 古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