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镇痛》

作品数:534被引量:10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麻醉与镇痛》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最新期次:2013年6期更多>>
发文主题:丙泊酚围手术期麻醉手术后疼痛麻醉医生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刘薇更多>>
发文机构:加利福尼亚大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麻醉致意识消失期间丙泊酚和乙托咪酯对大脑皮质、丘脑及网状结构神经元的抑制作用
《麻醉与镇痛》2013年第6期82-91,共10页Jason Andrada, MS Preetha Livingston, BS Bong Jae Lee, MD, PhD Joseph Antognini, MD, MBA 谢珺田(译) 宋文阁(校) 
背景麻醉致意识消失的作用位点仍不清楚。可能的位点包括大脑皮质、丘脑和网状结构。我们研究了丙泊酚和乙托咪酯对正常动物皮质、丘脑及网状结构神经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只猫在麻醉状态下放置记录套管和脑电波螺丝钉电极。经过5天恢...
关键词:神经元功能 乙托咪酯 网状结构 大脑皮质 麻醉状态 抑制作用 丙泊酚 丘脑 
总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浓度无创连续监测的现状
《麻醉与镇痛》2013年第6期92-99,共8页Micha Y. Shamir, MD Aharon Avramovich, MD Todd Smaka, MD 舒化青(译) 姚尚龙(校) 
术中及时发现贫血,确定一氧化碳中毒者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调整药物剂量以防止高铁血红蛋白浓度超过中毒水平都很重要。脉搏氧饱和度仪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光到组织并测定被组织吸收的光量。实验室氧血红蛋白计也利用同样的原理检测血红...
关键词:血红蛋白浓度 碳氧血红蛋白 高铁血红蛋白 连续监测 脉搏氧饱和度仪 同时检测 工作原理 血红蛋白计 
《麻醉与镇痛》中文版杂志2014年停刊改版通知
《麻醉与镇痛》2013年第6期100-100,共1页
尊敬的各位专家、读者: 多年以来,《麻醉与镇痛》中文版杂志在各位权威专家和年轻学者的帮助、鼓励下,不断更新、完善,逐渐成为传递麻醉前沿资讯的重要窗口,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杂志编辑部在此对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以及广大读者的...
关键词:麻醉前 杂志 中文 镇痛 勤工作 编辑部 专家 读者 
麻醉住院医师行随机药物检测可降低药物成瘾的发生率:来自一项研究的初步结果
《麻醉与镇痛》2013年第6期1-6,共6页Michael G. Fitzsimons, MD Keith H. Baker, MD, PhD Edward Lowenstein, MD Warren M. Zapol, MD 邱必军(译) 俞卫锋(校) 
麻醉住院医师中药物滥用的发生率为1%~2%,并且近80%的培训计划中会有一个或更多的住院医师存在这个问题。教育与管制上的努力对降低药物滥用的发生率是失败的。为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麻醉医师负有远离成瘾性药物的职业责任。我们制...
关键词:住院医师 麻醉医师 发生率 药物成瘾 药物检测 随机 药物滥用 尿液检测 
常规使用鼻胃管不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
《麻醉与镇痛》2013年第6期7-12,共6页Karl-Heinz Kerger 肖洁(译) 王祥瑞(校) 
虽然研究数据存在争议,仍有很多学者建议常规使用鼻胃管以预防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为此,本研究观察常规使用鼻胃管能否减少PONV的发生。本研究基于4055例患者的大样本,初始目的为定量分析联...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 鼻胃管 PONV 倾向评分 使用者 围术期 发生率 联合使用 
老年择期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认知和功能预测因子及其后遗症
《麻醉与镇痛》2013年第6期13-22,共10页Christopher J. Jankowski, MD Max R. Trenerry, PhD David J. Cook, MD Shonie L. Buenvenida, m'q Susanna R. Stevens, MS Darrell R. Schroeder, MS David O. Warner, MD 张文奇(译) 刘晓(译) 郭曲练(校) 
背景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delirium,POD)在老年患者中很常见,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在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中,POD的认知和功能性后遗症尚且未知。我们试图研究:①在老年手术患者中,敏感性神经认知测试的较低评分能否作为POD的独立风...
关键词:独立预测因子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神经认知 择期手术 术后谵妄 后遗症 精神状态检查 
ENIGMA试验中氧化亚氮和长期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系
《麻醉与镇痛》2013年第6期23-30,共8页Kate Leslie, MBBS, MD, MEpi, FANZCA Paul S. Myles, MBBS, MD, MPH, FANZCA, FCARSCI, FRCA Matthew T. V. Chan, MBBS, FANZCA 黄萍(译) 杭燕南(校) 
背景氧化亚氮可能增加患者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具有病理生理的理论基础。然而,临床上尚未确认两者之1'4的关系。ENIGMA试验将2050例超过2小时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进入持续吸入氧化亚氮组或未吸入氧化亚氮组。我们...
关键词:吸入氧化亚氮 死亡率 发病率 非心脏手术患者 试验 心血管事件 心肌梗死 严重不良后果 
ARC磷酸化是麻醉预处理抗细胞凋亡作用的关键因素
《麻醉与镇痛》2013年第6期31-38,共8页Xiyuan Lu, MS Peter G. Moore, MD, PhD Hong Liu, MD Saul Schaefer, MD 毛祖旻(译) 李士通(校) 
背景在心肌缺血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之前短暂暴露于挥发性麻醉剂中,被称为麻醉预处理,它可限制心肌损伤并抑制凋亡。半胱天冬酶募集域细胞凋亡抑制剂(apoptosisrepressorwithcaspaserecruitmentdomain,ARC)是...
关键词:挥发性麻醉剂 抗细胞凋亡作用 磷酸化调控 预处理 ARC 钙神经素抑制剂 细胞凋亡抑制剂 蛋白激酶CK2 
麻醉剂的相加效应是否表明其具有针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相同分子机制?
《麻醉与镇痛》2013年第6期39-45,共7页Robert J. Brosnan, DVM, PhD Trung L. Pham, BS 谢珺田(译) 宋文阁(校) 
背景异氟烷和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CO2)都能负性调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活性,但经由的途径不同。异氟烷是一种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结合于甘氨酸靶点,而CO,通过细胞外酸化抑制NMDA受体通道。在大鼠体内异氟烷和CO2表现了...
关键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相加效应 分子机制 麻醉剂 NMDA受体拮抗剂 NMDA受体通道 双电极电压钳技术 肺泡有效浓度 
年龄对布比卡因心脏毒性的影响
《麻醉与镇痛》2013年第6期46-53,共8页Marcio G. Kiuchi, MD Gisele Zapata-Sudo, MD, PhD Margarete M. Trachez, MD, PhD Douglas Ririe, MD Roberto T. Sudo, MD, PhD 谢珺田(译) 宋文阁(校) 
背景新生儿和幼儿对消旋布比卡因,即布比卡因的心肌毒性是否敏感一直存有争议。有的研究表明新生儿能耐受比成年人更高的血浆布比卡因浓度,而不产生严重的心肌毒性。本课题比较了大鼠不同鼠龄对消旋布比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的心肌毒性...
关键词:布比卡因浓度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心脏毒性 左旋布比卡因 钙离子调节 心肌毒性 致死剂量 年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