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

作品数:304被引量:3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研究所
最新期次:2016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LITERARY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研究稿约POETRY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Irish Women’s Predicament in The Gathering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6年第2期96-103,共8页Yuwei GOU 
本文通过运用凯特·米勒以及爱尔兰女性主义学者杰拉尔丁·米尼等人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爱尔兰女性作家安·恩瑞特小说《聚会》中女性角色的生存困境。通过探讨《聚会》中女主角们的社会地位被爱尔兰父权体制忽略和边缘化的过程,本文揭...
New Laocoon:On Literature and Art as Event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6年第2期104-118,共15页Yan JIANG 
自18世纪莱辛发表《拉奥孔一论诗与画的界限》以来,'拉奥孔'一词不再仅限于拉奥孔群像雕塑或维吉尔的史诗,它成为考察文学与艺术关系的代名词。文学与艺术这两个门类,同在文艺复兴时期获得自律。随后的历史长河中,文学思潮与艺术运动又...
Constructing a World in George Orwell’s Burmese Days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6年第2期119-128,共10页Meichen LIU 
本文旨在对乔治·奥威尔的小说《缅甸岁月》进行后殖民主义解读。本文认为,《缅甸岁月》是一部由人物主导的小说,书中作者并未对英国殖民历史以及故事发生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阐述。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读者的偏见,使其在不了解历...
Docile as a Dove? On Elizabeth Gaskell’s Writing and Rewriting of "the Fallen Women"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6年第2期129-140,共12页Weizhen HUANG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是维多利亚时期与狄更斯齐名的英国女作家,尽管其作品在生前深受人们的喜爱,但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她被视为'典型的维多利亚女性',温顺如鸽子,从而逐渐淡出文学舞台。事实上,纵观盖斯凯尔的创作生涯,尤其是她将'堕落...
The Sister-brother Relationship in John Webster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6年第2期141-149,共9页Chen HONG 
兄妹关系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中的一个常见主题,但学界的研究却局限于兄弟之间的竞争与敌意,并且侧重莎剧的研究而忽略了莎士比亚同时代其他戏剧家作品的研究。约翰·韦伯斯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悲剧作家。本文重点分析了兄妹...
《比较文学:东方与西方》稿约与格式说明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6年第2期1-2,共2页
本刊由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集刊,与世界各主要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有交流计划。本刊主要刊登有关比较文学、文学研究、文学及文化理论、翻译研究、媒介研究与文化研究等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为保...
Geographical Dimensions in Guo Pu’s Works:Focusing on the River Fu as Central Example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6年第2期15-24,共10页Sophia KIDD 
本文从三个角度出发,拟探讨郭璞及其著作中的地理维度,即把本文的中心——《江赋》分为三种维度,即自然地理维度、文化地理维度以及艺术审美地理维度,从而对文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江赋》中的各个地理维度都有其关注点。自然地理维度的...
Plato and The Book of Poetry:The Paradox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ssic and Creativity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6年第2期25-33,共9页Zhuyu JIANG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者是应该遵循文学经典所传承下来的范式还是应该遵从本心与个性是一个中西方文学评论家们都热衷讨论的命题。两者既是相辅相成的,又是相互排斥或是抑制的。本文将追溯到西方文明的源头,梳理柏拉图对于'诗'与'灵感'...
The Subtitled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of the Poetry in Chinese Opera-films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6年第2期34-50,共17页Kar Yue CHAN 
诗词歌赋是传统中国戏曲中的特色之一,其美学乃从古到今熔铸了方言与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这些中国戏曲中很多都有相关的电影版本,在香港尤其多;当时因应社会需要,这种戏曲电影中有一部分是配有中英文双语字幕的。由于古典诗词较晦涩难...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Fortress Besieged from the Intertextual Perspective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6年第2期51-60,共10页Juan HUANG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中一个较新的概念,关注一个文本同他文本的相互指涉,于翻译研究中强调作品、语言、社会文化等与原文作者、译者、原文读者、译文读者等的对话与交流。钱锺书的著作《围城》充满了大量的互文性现象,向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