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作品数:326被引量:15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主办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最新期次:2023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民俗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作者:陈华文王巨山陈映婕孙发成陈雪飞更多>>
发文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遗视角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广西靖西市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17-34,共18页李春艳 许廷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周金文中的天子礼仪研究”(项目编号:21FZSB022)
少数民族语言是构成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本文通过对靖西市居民的壮语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靖西市 少数民族语言 保护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稿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423-423,共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是由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全力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本集刊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长期关注非遗领域发展动态,既重视非遗理论研究,亦重视个案和田野调查。本集刊自2008年以来已出版15辑,收...
关键词: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审稿周期 学术交流平台 版面费 联系方式 集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道德义务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2-16,共15页王巨山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1949—2019)”(项目编号:18BH153)
在法律视角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履行的义务可分解为应当作为的过程义务和实现一定成效的结果义务。缺乏法律和制度约束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中的过程义务和结果义务都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会导致传承失效失范。因此,要确保非遗代表...
关键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过程义务 结果义务 道德义务 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民间参与缺失困境与解决路径——基于马街云上书会的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392-409,共18页王淑慧 周波 
教育部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及其困境研究——以河南许昌‘同乡同业’现象为例”(项目编号:20YJC850019);信阳师范大学“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自非遗保护运动开展以来,以产业化为主要形式的活态保护与文化内涵传承往往处于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作为保护主体的官方与民间如何更好地合作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互联网+非遗”热潮下,通过互联网形式来弘扬和传承非遗成为常见的保护方...
关键词:马街书会 民间参与 活态保护 民间赋权 
豫东胡勋村丧葬方式中的多重需求与社会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379-391,共13页才晶 
丧葬习俗不仅提供了民间普遍认可的精神信念,同时体现了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规范。豫东地区的胡勋村村民对于不同丧葬方式的选择是村民多重需求的体现,展现了村落内个人行为对于村落关系情感结构的影响。本文基于礼物交换理论研究视角...
关键词:胡勋村 丧葬方式 多重需求 社会关系 
传统视域下非遗纪录片的“中国叙事”研究被引量: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182-194,共13页潘路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非虚构文艺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BZW042)
传统视域下的非遗纪录片注重在中华民族传统历史的语境下彰显中国非遗的传统性。此类纪录片通过梳理中国非遗的历史发展,讲述中国非遗的传统故事,强调中国非遗同中华民族传统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建构非遗的“中国叙事”,以此实现中华民...
关键词:非遗纪录片 传统视域 中国叙事 
文化空间视角下周村古商城非遗资源保护现状与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79-92,共14页徐金龙 韩昕冉 
202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类)高水平后期资助项目培育专项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研究”
周村古商城作为以儒商文化为基础的独特文化生态空间,聚集了丰富的非遗资源,但这些资源往往只作为独立个体而发展,并没有基于这一文化空间进行整体性研究。本文从文化空间视角入手,从整体性角度出发,探讨周村古商城非遗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关键词:文化空间 周村古商城 非遗资源保护 
民间谣言影响下的皖中地区Y村清明节俗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362-378,共17页魏静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拓宽了谣言这一常见话语实践的影响广度。2023年3月关于“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就临门”的言论在网络甚嚣尘上。为探究该谣言对民众“非日常”节日生活与日常交流实践的影响,本文以皖中地区Y村为田野点,通...
关键词:民间谣言 清明节 皖中地区 日常交流实践 
纪录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播被引量: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171-181,共11页姜常鹏 徐鸿 
纪录片以真实性的过程展示和艺术阐释始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只是仅停滞于对非遗项目的动态记录和静态保存并不能充分发挥当下纪录片的功用。“活态保护”首先要对非遗项目所蕴含的无形的思想价值和精神意义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保护 影像转述 传播形态 
传统农事禳灾仪式体系结构和功能的象征人类学考察——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被引量: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244-259,共16页王凯元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乡村文化的再乡土化研究”(项目编号:19BKS200);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理论宣传专项课题“两山理论视角下农村环境治理“四位一体”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LLXC10YB)
针对仙居农事禳灾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的延续问题,从象征人类学角度,梳理农事禳灾仪式体系结构并从功能视角加以解释。农事禳灾作为农民的生存防护策略,已经融入日常生产和生活。根据主体不同,农事禳灾可分为家户主导型与村落主导型;根据...
关键词:禳灾 岁时农事祈禳 农事危机 仪式 结构 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