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作物》

作品数:1094被引量:5295H指数:29
导出分析报告
《杂粮作物》
主办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最新期次:2010年6期更多>>
发文主题:玉米选育高粱栽培技术杂交种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作者:王艳秋朱凯王作英卢庆善景希强更多>>
发文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豆起源与进化浅析被引量:2
《杂粮作物》2010年第6期396-399,共4页张丽 曹永强 武丽石 宋书宏 
只有了解大豆的起源问题,才能更科学地指导大豆种质的搜集、分类、研究和利用。此外研究大豆的进化,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大豆遗传特性的演替规律,为改良和培育大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但是起源的时间及在我国的发源...
关键词:大豆 起源 进化 栽培 
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F61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5
《杂粮作物》2010年第6期400-401,共2页刘金刚 王德兴 崔良基 孙恩玉 宋殿秀 
F61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向日葵研究室利用从意大利引进雄性不育系55A为母本和自选恢复系105R为父本于2007年冬季在海南组配的中早熟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2009年F61在辽宁省杂粮备案品种产量比较试验中,5个试点中4个试验点表现...
关键词:油用型向日葵 F61 选育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果穗发育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杂粮作物》2010年第6期402-405,共4页崔俊明 刘保国 陈传奎 刘智萍 郭鹏飞 卢道文 芦连勇 孙海潮 牛勇锋 
2007年采用60 000株/hm2(B1),90 000株/hm2(B2)2个密度,对豫玉23号等4个杂交种的果穗发育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B1和B2从果穗花丝受精后10~45 d,正常发育成籽粒的小花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果穗干重和长度的增长随时间变...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 果穗发育 种植密度 
密度和肥料对玉米新品种科大16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杂粮作物》2010年第6期406-409,共4页韩建伟 石柳柳 郑兰杰 陆许可 韩赞平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09127)
以高产玉米新品种科大16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肥料处理对其群体质量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的增产效应大于肥料的增产效应;秃尖长受肥料和密度的影响明显;株高、穗位高受密度的影响变化复杂;棒三叶...
关键词:玉米 肥料 密度 群体质量 产量 
连山区谷子品种防杂保纯技术调查
《杂粮作物》2010年第6期426-428,共3页魏玲 
关键词:谷子生产 连山区 保纯技术 防杂 品种 耕地面积 辽西地区 季风气候区 
黑花生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6
《杂粮作物》2010年第6期429-430,共2页付雪娇 那颖 吕忠宁 毛佰传 孟令文 
黑花生是彩色花生的一种,为充分发挥黑花生的生产优势,2008年沈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山东引进黑花生品种,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3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无公害黑花生高产栽培技术。黑花生平均产量4 200 kg/hm2,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26 ...
关键词:黑花生 无公害 栽培技术 
沈阳地区花生带壳覆膜早播试验初报被引量:3
《杂粮作物》2010年第6期431-433,共3页那颖 
沈阳种植花生地区春季干旱,水浇地少,给花生适期播种保全苗带来不少困难。为了解决花生的缺苗断垄问题,达到抢墒播种、拿全苗的目的,我们进行了花生带壳覆膜早播试验。本试验在4月10日播种之后,经历了4月21日一场26 mm的降雨,4月23日夜...
关键词:花生 带壳播种 覆膜早播 
“黄金植物”黄秋葵及其栽培技术被引量:18
《杂粮作物》2010年第6期434-435,共2页潘小曼 罗殿海 马桂芝 
关键词:一年生草本植物 黄秋葵 技术 栽培 黄金 锦葵科 羊角豆 辽宁 
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技术初探被引量:3
《杂粮作物》2010年第6期436-437,共2页刘志坚 林祖军 商丽丽 辛国胜 韩俊杰 
将带有甘薯茎线虫病的病薯完全粉碎后接种土壤,薯苗栽植时一部分处理用辛硫磷500倍、800倍浸根,一部分处理采用生物制剂阿维菌素3 000倍、5 000倍液浇窝,不施药用清水浇窝作为对照,进行甘薯茎线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辛硫磷800倍浸根...
关键词:辛硫磷 阿维菌素 甘薯 茎线虫病 防治效果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被引量:1
《杂粮作物》2010年第6期438-440,共3页高丽辉 
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玉米多年连作;感病品种不合理种植;气候条件不利;种衣剂使用不正确;栽培管理措施失当。同时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症状。提出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
关键词:玉米 丝黑穗病 发生 防治措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