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务院

作品数:31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石山郭诚忠沙奇光杜润生黄曙海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林业乡镇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多>>
发文期刊:《秘书工作》《世纪》《中国农技推广》《物理教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创新驱动建立完善的高品质产业链
《轨道交通》2013年第6期10-10,共1页董必钦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5年至10年内势将迎来发展高峰,隧道掘进机发展将步入黄金期。应该说,中国盾构机械设备业近10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是上世纪外国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目前市场形成...
关键词:创新驱动 产业链 隧道掘进机 品质 城市轨道交通 市场化进程 机械设备 外国设备 
怀念老友闻山
《世纪》2013年第5期77-79,共3页冯姚平 
春天来了,当五月的鲜花开遍原野的时候,闻山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闻山是我的老朋友,我们是在1944年相识的。那一年我8岁,在西南联大附小上学,他17岁,是两南联大的学生、联大新诗社的成员。西南联人新诗社的学生诗人那时,联大同...
关键词:怀念 西南联大 文学爱好者 学生 诗社 同学 
关于“建设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中心的智能电网连接的超巨型能源体”的建议
《物理教学》2012年第9期2-5,共4页魏廷琤 何祚庥 
近来研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决议、讲话等文件,深感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必须从现在起立即着手思考、研究、安排一...
关键词:三峡水利枢纽 智能电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能源 连接 重大工程项目 五中全会 
林草结合 使林场成为新的畜牧基地被引量:1
《林业经济》2012年第2期3-5,共3页石山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不是空泛的理论之争,而是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及农业建设的实践之争。我国国土天然形成的大格局,决定了惟有实施林农牧共同发展的大农业战略,使山区、牧区、农区成三足鼎立之势,相互依持,共生共存,我国农业...
关键词:大农业战略 林草结合 林草兴邦 国有林场 建设思路 
对外传播理论建设新篇章——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
《对外大传播》2007年第3期47-47,共1页沙奇光 
作为一名具体从事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的过来人,我最近有幸读了《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深感耳目一新、富有启迪。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定位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奠定国家形象的基础,是以经济...
关键词:传播理论 形象定位 当代中国 对外传播工作 国家形象 篇章 经济模式 国家战略 
林业打头,建设山区
《云南农村经济》2006年第6期14-16,共3页石山 
一、我国山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2006年3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对专家们关于加强山区建设与发展的建议作了批示,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建议的做法,又于5月1日批示“赞成”。总书记这样重视专家们的建议,毫无疑问,将使我国山区建设事业...
关键词:山区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 林业 建设事业 国务院 批示 专家 部门 
再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云南农村经济》2006年第6期116-118,共3页石山 
我们在本期刊出九十高零著名生态经济家石山同志最近新作“林业打头建设山区”和“再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供读者参看与实践。
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经济家 山区 林业 
九十杂思
《云南农村经济》2006年第4期116-118,共3页石山 
2006年春节前夕,我年满九十。年纪大了,逢五逢十总想写点什么作为纪念,叫感怀、抒怀,颇觉沉重。老年人思想杂乱,又不吐不快,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杂乱无章,还是叫杂思为宜。不受拘束,适合老年人口味。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云南农村经济》2006年第3期9-12,共4页石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篇大文章。要在中华大地上特别是要在我国广大山区和牧区普遍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新思路、新做法。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些探索,引发讨论,希望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牧区 山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红土地》2006年第3期6-8,共3页石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已提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也是有计划建设农村的良机,更是农村工作中的大喜事,令人十分高兴。人们已开始热烈议论这个问题,这是十分自然的。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以舒发...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议事日程 经济建设 农村工作 想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