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

作品数:1173被引量:1586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张敬刘玉珍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文物出土汉代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博物馆对茶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福建茶叶》2025年第3期196-198,共3页张之荣 
茶文化的传播历程中,博物馆的作用日益凸显。通过运用富有创意的展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博物馆极大地拓展了茶文化的受众范围。结合科技与艺术的力量,博物馆为观众打造了沉浸式的体验空间,从而显著提升了茶文化的...
关键词:博物馆 茶文化 展示方式 宣传推广 
数智时代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探讨
《采写编》2025年第3期152-154,共3页周宛 
数智时代背景下,智慧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核心机构,其阅读推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智慧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关键角色与策略。通过提升全民阅读素养、推动教育资源均衡、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智慧图书馆为社会文化发展做出...
关键词:数智时代 智慧图书馆 阅读推广 推广策略 
博物馆音乐文物档案的活化与利用
《中国档案》2025年第3期42-43,共2页杨扬 
音乐文物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关键构成,承载着丰富的音乐信息、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是洞察古代音乐文化与礼乐制度的珍贵窗口,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的音乐史实。音乐文物档案则是这些文物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有效的活化与利用...
关键词:音乐文物 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档案 礼乐制度 文物信息 博物馆 内在价值 文化内涵 
压胜钱上的择吉文化
《寻根》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李聪 邵丹 
吉祥语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或者文字形式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愿,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心理现象,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所形成的一套独特的文化体系。吉祥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其中最为常见的应属...
关键词:压胜钱 吉祥语 吉祥寓意 瓦当 心理现象 古器物 演变和发展 丧葬 
时髦包包vs大唐瓷壶
《党的生活(河南)》2025年第3期54-54,共1页王文析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瓷壶产自大唐。邢窑白釉皮囊壶,原藏于河南省新密市博物馆,后于1997年调至河南博物院珍藏,通高18厘米。远远地看上去,是包包。近距离看,是皮囊亚。这件瓷壶壶体上扁下圆,独具匠心,造型灵感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
关键词:北方游牧民族 瓷壶 多元融合 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新密市 皮囊壶 开放包容 日常用品 
杜岭方鼎
《文史知识》2025年第1期1-1,F0002,共2页刘丁辉 
杜岭方鼎,1974年出土于郑州杜岭街商代铜器窖藏坑,并因而得名。该鼎形体厚重,通高87厘米,重64.25千克,现藏于河南博物院。与杜岭方鼎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一件形制相近、尺寸略大的方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根据大小重量,通常将中国国...
关键词:方鼎 国家博物馆 商代铜器 河南博物院 窖藏坑 
兽面纹铜钲
《党的生活(河南)》2025年第1期54-54,共1页王文析 
铜钲为古代乐器,《说文通训定声》中记载:“钲,亦名丁宁。丁宁者,钲之合音也。”它的形状与小型的钟很相似,有长柄,使用时口朝上,用槌敲击。钲出现于西周早期晚段,发展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兽面纹铜钲,是西周晚期的青铜打击乐器。器物通...
关键词:兽面纹 西周晚期 铜钲 西周早期 河南博物院 古代乐器 打击乐器 丁宁 
考古特展说明文字撰写策略--以“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为例
《东方收藏》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贺传凯 
说明文字是博物馆提供的基于实物学习的基础途径,对于展览阐释和观众理解至关重要。针对当前考古的热度以及考古特展的涌现,本文以上海博物馆“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为例,剖析其说明文字可取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观众...
关键词:博物馆 考古特展 说明文字 策略 
“天子三君”画像镜的科学分析与鉴别
《东方收藏》2025年第1期41-43,共3页王璐 王趁意 王景荃 
“天子三君”铜镜是一件民间收藏的带有佛像内容的画像镜,其画像内容除常见的青龙白虎和西王母外,更重要的是出现身着通肩袈裟结禅定印的坐佛像,成为研究早期佛像镜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通过对画像内容的解读以及铜镜本体的分析检测和...
关键词:画像镜 佛像 年代鉴别 制作技术 
席地起居与垂足高坐--张盛墓出土相关家具模型解读
《收藏家》2024年第12期56-69,共14页朱宏秋 
1959年在安阳豫北纱厂发掘的隋开皇十五年张盛墓,随葬品极为丰富,且有一定的独特性。本文选择了其中建筑模型、家具以及部分日用器皿等加以讨论;认为这些器具的设计、陈设和使用,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家具由席地起居到垂足高坐的变化,提...
关键词:张盛墓 家具模型 席地起居 垂足高坐 社会习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