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农业局

作品数:18被引量:3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学更多>>
发文主题:岷江上游综合评价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安全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农业科学》《种子》《农村经济》《种子世界》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USLE模型中降雨侵蚀力因子的估算方法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4期8301-8303,8316,共4页王海涛 易建文 
土壤侵蚀的预报与定量研究一直是土壤侵蚀学科的热点和难点,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对其中降雨侵蚀力因子(R)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USLE的预报精度。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在估算USLE模型中降雨侵蚀...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因子 USLE 土壤侵蚀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蜀丰781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种子》2014年第9期106-107,共2页龚桥 钟学健 
用具有黄籽性状的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78-1 A与优质自交品系H 804测配,通过测交筛选鉴定出强优势组合7810,于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蜀丰7810.该组合在2008 ~2010年的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
关键词:杂交油菜 蜀丰7810 优质 选育 栽培技术 
浅议丘陵地区土地撂荒的现状及解决的建议
《经济视野》2013年第17期-,共2页杨升 
本文结合深入农村调查实际,主要就丘陵地区土地撂荒现状及对策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丘陵地区 土地撂荒 现状 解决途径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困难策略探讨
《经济视野》2013年第8期-,共1页杨升 
提到农业总是和农村以及广大农民分不开的,作为到目前为止农村人口比重还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国家主要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以下,本文将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业 经济发展 困难 策略 
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综合评价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11期5807-5809,共3页谢尚春 刘慧 王海涛 方泽红 
综述了有关生态脆弱区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判断生态安全状况的标准,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认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反是。根据岷江上游5县的相...
关键词:生态安全 评价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岷江上游 
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综合评价(英文)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谢尚春 刘慧 王海涛 方泽红 
综述了有关生态脆弱区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判断生态安全状况的标准,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认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反是。根据岷江上游5县的相...
关键词:生态安全 评价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岷江上游 
粮经果复合垄作改善紫色坡耕地土壤的研究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23期11137-11138,共2页陈义相 侯勇 夏中梅 王海涛 
[目的]为有效利用土壤水资源,发展紫色丘陵区旱作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方法]以聚土垄作和农林复合为基础,营建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并进行3年土壤水分状况的定位观测。[结果]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形成4年后,垄土0~15、15~30 cm土层...
关键词:粮经果复合垄作 土壤水分状况 坡耕地 紫色丘陵区 
四川大豆主产区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被引量:14
《大豆科技》2009年第5期6-8,共3页张明荣 吴海英 吴迅 李华 贺声明 唐自然 向荣光 王志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近年来,四川套作大豆比较效益逐渐提高,农民种豆积极性高涨,2008年种植面积27.3万hm2。但是仍然存在着制约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主要是缺乏适宜间套作种植的新品种、病虫草害严重、栽培粗放、加工企业规模小、带动生产发展力弱。发展对策...
关键词:四川大豆 产业现状 问题 对策 
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7期2847-2849,2923,共4页廖晓勇 陈治谏 王海明 代慧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资助项目(06D2200200)
采用系统聚类法,选取土地利用结构与利用效率指标,将西藏自治区划分为中心城市发展区、人口-产业集聚区、能源-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农牧业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并综合评述了各分区土地利用特征及土地利用管制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 功能分区 西藏自治区 系统聚类法 
浅议影响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年第9期14-15,共2页闫家君 杨升 
农村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不仅要从农村内部入手,增加农民收入,强化民主管理,更重要的是要突破传统的体制约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不平等地位,统筹城乡经济,为农村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城乡统筹 权益 和谐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