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作品数:22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李大鸣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谶纬夷夏伏羲汉代辽金时期更多>>
发文期刊:《大连大学学报》《史学集刊》《中华文化论坛》《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先秦“夷夏关系”考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30期255-256,共2页秦锋祥 
在中国的历史上,夷夏观念的形成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演变都紧密联系着。从西周时期的"五服说"、"九服说,"到孔孟的"尊王攘夷"、"用夏变夷,"以及近代的"体用"争辩等都说明"夷夏"之论是一个历代王朝都比较关注...
关键词:夷夏之辨 礼制 以夏变夷 
儒学的发展前景与反思被引量:2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第8期62-63,共2页秦锋祥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灵魂,是蕴涵着东方独特的气质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资源。儒学提倡的"五常"、"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等思想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在未来世界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
关键词:儒学 核心 融合 反思 
由富求贵:从归化州张氏看辽金燕云豪族的发展路径被引量: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8,共8页王善军 
作为燕云地区的土著,张氏家族大约兴起于辽代中期。该家族主要通过占有土地和经营土地致富,其家产经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传统。在积累财富的同时,张氏家族不忘谋求政治地位的提升。由辽入金,张氏家族不但从普通富室上升为官户,而且...
关键词:辽金时期 归化州张氏 燕云地区 地方豪族 
“没奈何”的财富:南宋成纪张氏家族消费考述被引量:1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9年第3期111-118,共8页王善军 
作为暴富武将家族的代表,南宋成纪张氏家族的消费具有重要认识价值。其糜烂的生活性消费、多样的发展性消费以及无奈的公益性消费,既表现出其自身特点,也是时代的产物。其巨额消费尤其是奢侈性消费,在当时的暴富家族中,颇具代表性。这...
关键词:张氏家族 南宋时期 考述 消费 财富 人物 
春秋时期采邑炼铜业和铸铜业初探被引量:1
《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9-21,共3页李大鸣 
近年来在今山东曲阜、湖北钟祥等地相继发现了春秋时期的炼铜、铸铜遗址。根据古代文献以及前人的研究,可初步认定在春秋时,某些卿大夫的采邑与这些遗址的所在地可能位于同一区域内,那么由此可推断春秋时期这些采邑中可能存在着炼铜业...
关键词:春秋时期 采邑 炼铜 铸铜 
战国诸子史学思想发凡被引量:2
《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1-7,共7页葛志毅 
在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枢轴时代,诸子的学术思想建树彪炳可观,决不仅仅限于政治、哲理层面,此外即便在史学思想层面也卓有成就,沾溉千古,由此后世学者有战国诸子源出史官文化之说,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也应特设专章,为之大书一笔。
关键词:史官文化 战国诸子 诸子哲理 诸子史学 
重论士之兴起及其社会历史文化地位被引量:1
《管子学刊》2008年第3期49-54,共6页葛志毅 
士阶层的起源历来多认为在春秋战国时代,此固然不错,但此问题犹有待深入探析。因为进一步的研究会发现,士阶层起源之远因自西周时代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之社会转型,只不过成为包括士阶层在内的社会阶层转化过程之加速剂。此外由于孔子...
关键词:士之兴起 分封爵等 四民社会 政治仆役 文化守护 
周代朝会制度与夷夏融合关系被引量:1
《河北学刊》2008年第4期90-93,共4页葛志毅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理念至少自尧舜以来已启其端绪,相应夷夏问题亦随之而起。周代虽有严夷夏之防的观念,但在政治上却借朝聘盟会制度比较成功地理顺夷夏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原文化对四夷的主导地位,从而以"用夏变夷"的方法扩...
关键词:大一统 朝会制度 夷夏关系 文化主体自觉 
河洛谶纬与刘歆被引量:4
《文史哲》2008年第3期80-87,共8页葛志毅 
河图、洛书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久已行世,但对其内涵意义迄无明确说明。据现有文献考察,赋予其内涵意义以明确说明者实乃刘歆。刘歆的说明不仅赋予汉代谶纬以基本的思想内容核心,也奠定了汉代谶纬研究的基本意义理路框架。这是汉代谶纬...
关键词:河图 洛书 谶纬 刘歆 
“时”义解析及阴阳、道、儒相关思想之比较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223-231,共9页葛志毅 
"时"作为一个特殊时间概念,其产生与阴阳家关系密切,在道家它也成为一个重要概念。在这两家思想中,"时"本具浓厚的自然命定论色彩。儒家接受了"时"概念,但努力排除其命定论因素,强调人的主体能动精神,以彰显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文道德理性...
关键词:“时” 命定论 阴阳家 道家 儒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