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后移栽棉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别墅夏松波张教海余隆新王孝纲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厅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小康生活》《中国棉花》《现代农业科技》《湖北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油后移栽棉不同开花时间纤维品质比较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20期3811-3816,共6页张教海 杨正武 别墅 王孝刚 夏松波 张友昌 朱圣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11B0203);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S-18-22);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16-620-000-001-010)
对2012-2013年不同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不同开花时间成铃的棉铃性状和纤维品质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后移栽棉8月15-25日开的花成铃率高、铃重重、衣分高,不孕子率低;平均绒长28 mm左右、比强度26 c N/te...
关键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开花时间 成铃 纤维品质 
诺华棉1号在潜江市油后移栽表现及栽培要点
《棉花科学》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罗华二 胥顺发 詹登明 董正香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全国第二批优质棉县(市),常年植棉面积30 000 hm2左右,近10年油后移栽棉占植棉面积55%~70%。诺华棉1号在湖北省潜江市示范种植已有两年,累计示范面积4002为探索其在潜江市暨江汉平原棉区作油...
关键词:油后移栽棉 栽培要点 潜江市 优质棉 植棉面积 江汉平原 示范种植 大面积推广 
潜江市油后移栽棉密度试验效果评价被引量:2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2期69-69,71,共2页孙继成 胥顺华 吴培洋 余启芝 汪祥红 王文霞 
通过在湖北潜江地区进行油后移栽棉密度试验,探究湖北潜江地区油后移栽棉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指出该地区油后移栽棉适宜密度为22 500株/hm2,为提高棉花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油后移栽棉 密度 效果评价 湖北潜江 
油后移栽棉保优丰产增效关键栽培技术被引量:2
《湖北农业科学》2006年第6期720-721,共2页余隆新 周明炎 羿国香 杨平华 段银廷 韩昌友 
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5AA201C79)
通过对湖北省油后棉生产的调查研究,剖析了油后棉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减产技术成因;并针对性地开展试验研究,构建了油后棉保优丰产增效栽培技术体系,制订了技术规程,规范了油后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有利于棉花标准化生产,推...
关键词:油后移栽棉 保优 丰产 高效 栽培技术 
抗虫杂交棉品种——中棉所39F1
《小康生活》2006年第1期36-36,共1页
中棉所3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已通过国家的级审定,适于黄淮棉区麦棉套种,长江棉区油后移栽棉试种表现突出。
关键词:抗虫杂交棉 中棉所 杂交棉品种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油后移栽棉 麦棉套种 黄淮棉区 试种表现 长江棉区 新品种 
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2004年第11期32-32,共1页杨平华 贺峰 陈坤 何伟 赵春波 
关键词:油菜 移栽棉 生育特点 配套栽培技术 
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江西棉花》2004年第4期24-26,共3页张友平 罗在华 彭烈浩 李军 郭良成 
通过5年的试验示范研究,分析了油后移栽棉的优势和生育特点,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油后移栽棉 生育特点 栽培技术 
江汉平原油后移栽棉规范化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2004年第8期28-30,共3页王孝纲 别墅 张教海 夏松波 
农业部"十五"第二批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
关键词:江汉平原 移栽  栽培技术 
江汉平原油后移栽棉增产机理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2001年第7期36-37,共2页杨平华 
关键词:油后移栽棉 增产机理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江汉平原 油棉连作 
油后移栽棉高产生育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
《江西农业科技》1992年第4期10-14,共5页张美良 肖文俊 程锦 李木英 胡日华 刘齐元 
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基本模清了油后移栽棉的高产生育规律,对其产量结构、个体和群体生长动态以及籽棉品质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分析,并且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油后移栽棉 棉花 栽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