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白叶枯病

作品数:798被引量:1935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何晨阳吴茂森陈华民王金生薛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农药市场信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白露阴雨天多,水稻白叶枯病易蔓延怎么办?
《农药市场信息》2024年第18期52-52,共1页谭立云 
俗语讲“白露一滴雨,烂尽天下米”,实是指白露阴雨天气水稻易得病影响产量。得了白叶枯病的稻叶上有干枯的“菌脓”粒,像鱼籽状小粒黏附在稻叶上,且病菌随风雨、流水移动,扩散蔓延得更快,而造成更大的损失。现分享该病症状及应对措施如...
关键词:白叶枯病 细菌性病害 叶缘 阴雨天气 表现症状 稻黄单胞菌 菌脓 常见症状 
安徽农大在我国杀细菌剂靶标挖掘与鉴定体系构建方面取得相关进展
《农药市场信息》2024年第16期47-47,共1页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杀菌剂生物学实验室陈雨教授团队完成的研究论文在中科院1区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上正式发表。该研究首次在水稻白叶枯病菌(Xoo)中构建了较为饱和的转座子库,揭示了Xo0生长所必需的...
关键词:杀细菌剂 安徽农业大学 水稻白叶枯病菌 作用靶标 植物保护学院 黄单胞菌 生物学实验室 转座子 
浙师大筛选出水稻细菌性病害生防淡紫灰链霉菌
《农药市场信息》2024年第11期48-49,共2页刘刚 
为了筛选出能够显著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Xoo)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oc)的放线菌,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从不同植物根际采集土壤,使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共分离得到60株放线菌,通过共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得到对Xoo和Xo...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淡紫灰链霉菌 浙江师范大学 植物根际 共分离 放线菌 牛津杯法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等单位发文揭示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新途径
《农药市场信息》2024年第3期43-43,共1页余露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广州市农科院、扬州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在《Plant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新途径MRE11-ATM-SOG1及其应用。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院 水稻白叶枯病 细菌性病害 水稻黄单胞菌 次生代谢物 免疫系统 抗病信号途径 扬州大学 
4种喷雾助剂中的2种对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悬浮剂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农药市场信息》2023年第1期48-48,共1页刘刚 
为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科研人员研究了添加4种喷雾助剂(有机硅、TM-10、卵磷脂和SY-6535)对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悬浮剂含菌量的影响、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变化。
关键词:农科院植保所 水稻白叶枯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 增效作用 科研人员 喷雾助剂 悬浮剂 含菌量 
贝莱斯芽孢杆菌Bv-303可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农药市场信息》2023年第1期49-49,共1页刘刚 
为明确一株新型贝菜斯芽孢杆菌Bv-303菌株对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的拮抗活性及其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效果,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采用牛津杯法,测了Bv-303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白叶枯病菌体外拮抗的活性及其稳定性...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菌 喷雾处理 拮抗活性 浙江师范大学 致病变种 发酵上清液 生物防治效果 
浙江大学李斌课题组揭示纳米材料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新机制
《农药市场信息》2022年第15期46-46,共1页刘刚 
细菌性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传统发生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等的改变,该病害在浙江和我国主要稻区重新暴发流行并出现了新的流行规律,给该病害的防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浙江省内各稻区均有白叶枯病发生。
关键词:白叶枯病 耕作制度 流行规律 气候变化 暴发流行 病害的防治 主要病害 浙江大学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解析植物维管抗病性的分子机制
《农药市场信息》2022年第9期48-48,共1页刘刚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组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科研论文,揭示了一种之前未被发现的维管束特异的免疫机制,为研究植物维管束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免疫通路.也为提高作物对...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 维管束病害 免疫机制 抗性机制 中国科学院 科研论文 抗病性 分子机制 
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持久抗性基因
《农药市场信息》2021年第17期44-44,共1页刘刚 
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水稻病害防控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接力研究,成功克隆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水稻白叶枯病持久抗性基因(Xa7),获得了该基因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201910174451.X),近期在《Rice》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
关键词:农科院植保所 水稻白叶枯病 持久抗性 病害防控 发明专利 研究团队 广东省 克隆 
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克星”基因
《农药市场信息》2021年第11期52-52,共1页马芳骥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长效防控 抗病分子机制 克星 克隆 科学家 持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