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灌

作品数:73被引量:10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亚段文超封光寅宋文孙保沭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灌溉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移民安置灌区灌溉方式选择及规划设计浅析
《陕西水利》2017年第2期117-119,共3页高盼盼 
通过分析大亚斯墩移民安置规划灌区的灌区面积、地形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牧民耕作水平等因素,提出了适合砂性荒地近期水平年的引洪淤地灌溉方式及远期水平年的滴灌灌溉方式,并计算了节水量,以期为类似案例提供借鉴。
关键词:移民安置 砂性荒地 引洪淤灌 设计 
明清以来晋南山麓平原地带的水利与社会——基于龙祠周边的考察被引量: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3期104-114,共11页周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ZS015);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1005728)
晋南山麓平原地带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地表水资源:流量稳定的泉水和季节性的洪流。在龙祠周边,龙子祠泉是最重要的泉水资源,经过千余年的开发,于明代末年形成较为稳定的渠道系统和灌溉区域。在渠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对发源于山间的洪流,...
关键词:山麓平原 引泉灌溉 引洪淤灌 人地互动 互利共存 
黄河:是利河,还是害河? 关于黄河的另类叙述被引量:1
《中国三峡建设(工程科技版)》2008年第10期12-21,共10页王英华 
黄河的含沙量在世界各国的河流中位居第一。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下游,使得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抬高,决口泛滥频繁,黄河蒙受"害河"、"中华之忧患"的恶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黄河特性认识的加深,人们逐渐认识到黄河流域的泥沙具有资源...
关键词:黄河 放淤固堤 淤地坝 洪水 潘季驯 淤滩固堤 淤灌 王安石 土坝 地面灌溉 引洪放淤 放淤工程 
提高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4期212-212,共1页李博 王淑珍 王颖 
 提高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节约用水、扩大水田灌溉面积的重要举措。简单介绍了影响提高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几个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治理措施。
关键词:渠系水 渗漏 防渗 灌溉面积 输水损失 土料压实法 人工淤灌法 
编辑手记
《读书》2002年第8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编辑手记 黄河 黄万里 龙摆尾 冲积平原 长江 淤灌 地面灌溉 《读书》 
郑州花园口灌区发展探讨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2年第1期25-25,共1页缪晓涓 邵天明 
1 概述花园口是中原历史重镇,位于郑州市东北部,黄河淤灌处就在这里建立、生存和发展。东风渠以东,陇海铁路以北,黄河大堤以南,中牟县界以西的大片土地规划成花园口引黄灌区,总面积229.57km^2,设计灌溉面积1.61万hm^2,沿黄长度约20km,...
关键词:引黄灌区 花园口 郑州市 设计灌溉面积 土地规划 黄河大堤 淤灌 城市供水 水费征收 陇海铁路 
对郑国渠淤灌“四万余顷”的新认识被引量:6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4期193-198,共6页昌森 
对郑国渠淤灌“四万余顷”的新认识昌森《史记·河渠书》与《汉书·沟洫志》都记有秦修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即“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把它折成市亩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秦汉时一大亩等于0.69市亩计,折今280万市亩。二是以一小亩...
关键词:郑国渠 引浑淤灌 实际灌溉面积 司马迁著《史记》 受水面积 《汉书》 丰利渠 史记·河渠书 新认识 俞正燮 
引洪淤灌改良沼泽草场试验
《灌溉排水》1994年第4期56-58,共3页云学峰 许平 
引洪淤灌改良沼泽草场试验排水是改良利用沼泽草场最基本的措施,引洪淤灌是农业生产的一项有效措施,二者结合可在沼泽草场上获得稳定而高产的牧草或其它作物.我国引洪淤灌改良土壤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对盐碱沙荒的治理有显著的作...
关键词:灌溉 淤灌 牧草 沼泽泥炭地 草场 
汾河灌区引洪灌溉试验研究被引量:1
《山西水利科技》1994年第1期29-34,共6页荣志军 尹立生 许丰泉 赵克梅 楚俊菊 
汾河灌区140余万亩耕地多年平均洪水量3.1亿m ̄3,.亩均仅220m ̄3.平水年作物需水量约4.6亿m ̄3.缺水近1.5亿m ̄3。随着工业重化工基地的建设。要求农业年让水1.1亿m ̄3,更使灌区缺水而制约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引水灌溉 淤灌 灌溉试验 灌溉技术 灌溉水质 灌溉效益 试验研究 汾河灌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引洪漫地被引量:1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第1期59-63,共5页宋景全 脱忠平 闵德安 郭锐 
调查和资料分析认为,引洪漫地是一项费省效宏的措施,它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水分,达到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而且也能用来压沙压碱,改良农田。通过总结黄土高原地区现有的引洪漫地措施,提出了引洪慢地发...
关键词:干旱区 灌溉 淤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